【农民日报】提高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油”安全
(通讯员 华中农业大学 冯中朝 李谷成 刘成) 我国既是油菜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2015年我国油菜总产量世界第三,收获面积世界第二,油菜籽消费量世界第一,菜籽油有“国油”的美称。因此,我国重点发展油菜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但是,我国油菜籽总产及播种面积面临下滑趋势,竞争力持续下降,产业未来不容乐观。
促进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数以千万计油菜种植户的基本生计和收入增长,而且关系到我国食用油的基本供给安全。当前,油菜临储收购政策和良种补贴政策已经被取消,政策的“托底”功能逐渐消失,市场定价机制日益完善,我国油菜产品直面国际竞争,但竞争的主战场仍在国内。因此,提升我国油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至为关键。
我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单产低、成本高、价格高”。
一是单产较低。2015年我国油菜籽单产261.3斤/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排在世界第九位。
二是生产成本偏高。国内油菜籽生产成本远高于世界其他主产国,以2014年单位生产成本为例,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为加拿大的2.66倍,其中劳动力成本是主要贡献来源,去掉人工成本的话,我国油菜籽生产成本为加拿大的0.99倍,相差无几,可见人工成本过高是我国油菜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是国内外油菜籽价格“倒挂”。长期以来,因为生产成本和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国产油菜籽价格远高于进口油菜籽价格,形成了所谓的“倒挂”现象。例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比值由2005年的8.192下降到了2015年的6.228,基于生产成本上的价差因为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进一步扩大,油菜籽进口到岸价下跌导致国产油菜籽缺乏价格优势,进口剧增。近10年来,油菜籽进口量扩大了近14倍。
实际上,我国油菜产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是出油率方面,目前我国菜籽出油率较加拿大平均约低5个百分点,通过提高出油率实现品质提升的空间较大。
二是通过规模化和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以加拿大为例,目前其油菜机械耕播率和机械收获率均已达到100%,我国则分别为21.26%和41.28%,因此通过实现机械化来降低人工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从生产规模上看,目前加拿大的户均种植规模为我国的302倍,虽然我国的户均种植规模没有可能达到加拿大的水平,但通过耕地流转、发展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的空间仍然很大。
三是精深加工增值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油菜加工技术研究仍然较为滞后,以初、粗加工为主,增值率仅为40%-60%左右,这远低于发达国家油料的精深加工增值率200%-400%。优质健康食用油消费市场尚没有培育起来,产品优质不优价,饼粕的附加值更是发掘不够。
提升我国油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内涵发展为“本”,政策支持为“要”,贸易调控为“辅”。
具体政策手段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重点发展节本增效技术,全面提高油菜生产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是促进耕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突破性发展油菜产品精深加工,充分发挥油菜多功能潜力(菜用、肥用、花用、绿用、饲用、蜜用),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实施产地加工、产地标识、就地消费策略,稳定菜籽油国内市场份额;五是建设“油菜生产保护区”,完善油菜产业支持体系;六是建立健全油菜产业贸易救济与产业损害补偿机制,确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