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是丰收的前提
今年,我省夏粮又迎来一个大丰收。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为274.96万吨,比上年增加2.19万吨,增产0.8%;其中,冬小麦总产为273.41万吨,比上年增加2.16万吨,增产0.8%。
丰收的背后,升级换代的良种功不可没。
国有种子公司逐步退出了种子市场,民营种子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种子的培育、繁殖、推广都需要有个相对稳定的“窝”。这个“窝”,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各种子企业。我省的种子企业情况如何?
前些日子,记者跟随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运城采访时,来到了始建于1960年的山西董村农场小麦良繁基地,其常年开展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小麦良繁面积约18000亩。
这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作物良种繁育补贴的政策,依托百亩成方、千亩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在种子生产管理过程中,全面实行统一拌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初步形成了农作物良种引进、试验示范、生产繁育、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模式,建立起了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和严格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
当时,在运城,还有一家民营企业吸引了记者的眼球,那就是山西华科种业有限公司。在其负责人的介绍中,记者得知,就是这家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企业,自2007年成立至2014年,公司的产值和规模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种子企业。在甘肃和山西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包括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棉花种子生产基地和小麦种子生产基地。
其实,它们的发展只是山西种子企业这个大家庭发展的一个缩影。
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办公室调研员魏晓鹏介绍说,2006年以来,随着种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种业政企、事企分离政策的落实,我省国有种子公司逐步退出了种子市场,民营种子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市场主体类型呈现多样化,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全省共注册种子企业130多家,其中,潞玉、强盛、诚信3家取得农业部“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全部入围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省级发证58家;市级发证69家,全省种业的规模、档次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
正是这种老企业不断发展、新鲜血液不停地注入,让山西的种子企业队伍为良种的培育、繁殖、推广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家”,保证了有源源不断出现的良种为百姓所用。
依靠科技进步,我省的种子质量、新品种选育能力大幅提升
依靠科技激活单产潜力,这是粮食持续增产的必由之路。
我省企业的培育、繁殖种子新品种的能力如何?
在运城,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成立于2001年的公司,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现在,公司建有专业研究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其中,“晋单52”玉米、“晋麦96”小麦、“高抗8号”西瓜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有重要影响。
其实,在育种方面,今年,山西董村农场小麦良繁基地主要繁育了舜麦1718、晋麦77、尧麦16及适宜旱地的品种农938、长6359。其中,舜麦1718平均亩产可达475.2公斤,尧麦16平均亩产可达537.8公斤,长6359的平均亩产也达到了349.65公斤。
对此,魏晓鹏是这么说的,“十二五”期间,我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品种审定的导向从过去单纯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综合评价体系,特别重视了品种的品质和适应性,把握品种的先进性、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引导了育种方向,带动了农作物育种水平的提高。全省共组织了各类农作物2080个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潞玉36、强盛369、大丰30、诚信16等一大批新品种脱颖而出。
正是这些质量上乘的新品种,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
依法治种,保证百姓用种安全
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用种安全至关重要。
魏晓鹏介绍说,为了把良种安全送到百姓手中,山西在严格执行全国《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农作物审(认)定管理办法》、《山西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山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依据。
近年来,全省建立完善了拥有122个市县种子管理站、964名管理人员的种子管理体系。各级农业部门连续开展了种子执法年活动、万户千店百企种子市场整治行动和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等专项行动,建立了种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保持打击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的高压态势,种子市场秩序明显规范,全省种子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连续多年无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了全省农业用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