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不动摇,农业农村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好形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改变“就农业论农业”老办法,我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我省正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破解土地、金融、人才等瓶颈,大力推进高端设施农业,形成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8月5日,驱车行驶在通往威县袁庄村的景观路上,好像进入了梨树的海洋。指着梨树上包裹着纸袋的秋月梨,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继奎说,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梨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许多村民脱贫致富,村里新添了100多辆私家车。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威县近年来探索出了“园区一体管理、项目一体招商、土地一体流转、资源一体整合、智力一体引进、产业一体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按照“品种高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要求,威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数万亩荒滩已变成现代化高标准果园;君乐宝威县第二个万头牧场项目开工,奶牛养殖规模将达5万头……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威县有效破解了土地、金融、人才等瓶颈,形成了“十里荷塘、十里鸡鸣、百里菜廊、万亩果香”的美丽画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6年我省要重点抓好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到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00个,带动市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000个,基本形成高端设施农业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格局。
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我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百花齐放。
涿鹿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组织园区内六堡村农民成立土地合作社,入股达华致远农业开发公司,公司除分红外,每年每亩补贴农民400元,农民还优先到公司打工,使农民真正得到保底租金、股份分红和打工工资三份收入。
平山县葫芦峪,以现代农业为载体,整合开发5万亩荒山,形成核桃种植及系列产品加工、薰衣草和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及精油提取、澳洲奶绵羊养殖及鲜奶加工、观光采摘及生态旅游四大产业链条,初步建成了集设施农业、立体养殖、精深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我省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制定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建设规范,目前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69家,县级现代农业园区905家。园区入驻企业223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91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近千亿元,园区总产值达1112亿元,带动周边农民349.5万人,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打造和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全过程,促进农民增收
当前,在我省农业领域,“第六产业”正成为热门词汇。“1+2+3”等于6,“1×2×3”也等于6,“第六产业”给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打造和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全过程,正成为我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内丘县岗底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里绿水青山,满眼皆绿,10万株苹果树染绿了7800亩曾经荒凉的“三沟两峪一面坡”。
河北富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双牛说,岗底村利用苹果种植产业资源,注入科技、绿色、健康内涵,配套发展了绿色干果、绿色禽蛋、小杂粮、食用油等系列产品,并实行专卖店经营,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
村子富了,环境美了,岗底村又依托自然资源,开发了集产业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经济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诗意田园、风情浓郁的农家院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目前,岗底村年总产值6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逾万元。
今年7月,2016邢台乡村旅游暨首届红石沟百花节在沙河市拉开帷幕。活动期间,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将陆续推出摄影大赛、亲子除草比赛、农耕织布体验、田园音乐会等多项活动,成为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据介绍,近几年企业家张保国在红石沟治理荒山1万亩,栽培各种林果花木50余万株,年产干鲜果品上千万公斤。投资12亿元,建设观光采摘园和餐饮服务业,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产加销游一体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辐射带动农户上千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我省着力推进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筛选确定100家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入企帮扶,集中优势扶持。累计竣工50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10年的366家增加到608家。10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到1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6%。农产品加工业超过全省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第三大支柱产业。
[责编: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