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季,32个品种:五谷种业为何能加速前行
玉米种子产业经历了2001—2010年的十年红利期,之后便进入了混战时期,并且连年供过于求。经历了连续4年的库存高压,种子行业更是进入了“寒冬”季节。
在“红海”中的众多企业,总是有那么几家能够加速航行。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谷种业”)就是其中一家。种业知名人士韩俊强同样认为五谷种业是“后发”企业。
五谷种业是全国种企唯一一个在全国整体布局,重点开发的种企,32个南北穿梭育种季,审定品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止目前共有32个品种通过审定,其中3个品种通过国审,在西南等重点开发区域,创造以五谷1790,五谷704为代表的明星品种年销200万公斤的奇迹。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在西南、西北、东北、华北4大玉米主产区选育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玉米品种的民营企业。
当前,种子行业面临四个特点:“难”, 企业生存难、经销商生存难;“乱”,市场混乱尽管有所改善,但在新旧种子法更替期间,市场将会出现短暂混乱期;“压”, 种子库存积压、粮食库存积压严重;“换”, 主打品种已经10多年,经销商、农民更换品种的心愿强烈,期待出现突破性品种。
在行业一片“红海”中,行业人士无不期待“蓝海”的出现。最近一段时间,各大种子企业开始召开全国性的经销商会议,一改往日“红色”服装,清一色的“蓝色装”和“橙色装”。因为,在企业家们看来,“蓝色装”代表“蓝海”,“橙色装”代表希望。
10-12日,农财宝典记者前往甘肃景泰参加五谷种业举办的第三届黄河论坛暨五谷种业全国经销商大会,分析这个“萌芽于代繁”的企业生态系统。
情怀成就梦想
认识五谷种业董事长李世晓,最先是通过朋友圈的照片,一张他在田间地头休息的照片:挽着裤腿、穿着“授粉”白大褂、头戴草帽,给我的印象是“年轻的研究生”的形象。见到李世晓,是在五谷研究院科技园育种基地,“高高?C?C”、“平易近人”、“朴实干练”这是我们初次见面留在我脑子里的画面。
“我是农民的孩子,深刻体会到农民的不易,育种好品质、服务农民是我的梦想”,正是由于这种质朴真实的情怀,让李世晓最终实现了梦想,并带领五谷人朝着更大的梦想启程。
1989年从中国农大毕业后,他进入甘肃农科院投身玉米事业,从事过育种研究、制种代繁、营销服务等工作。2003年离开单位,创立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业看甘肃,甘肃种业看五谷”这是他公司要达到的初期目标。10多年的坚守与努力,五谷种业实现了“起步—发展—跨越”三级跳,成为中国种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五谷种业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李世晓精炼总结为:萌芽于代繁、生长于科研、成长于理念。“我们要专注田畴,做足500年。”他说。
在他妻子眼中,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也是一个“固执”(执着)的人。“正是这种情怀和执着,才能让我更加看好他”井田商学院创始人、聚龙集团董事长梁伯强说,他认为五谷种业为农民服务的理念、勇于创新学习的商业化思维注定会成为一个让人受尊敬的企业。
农学背景出身,具有政府、外企多年工作经验,留学日本、涉足消费品12个行业,有着中国白酒营销第一人之称的王兴泰认为五谷种业成功的关键是育种、市场和管理,他把这称之为五谷种业的“铁三角”。
Key1:琢玉32季:科研文化创新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五谷研究院科技园育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开阔的黄土地,伴随着景泰特色的鼓声和舞狮,以及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仪式,充分感受到了西北人特有的粗犷与热情。
当然,这都不是来的重点,核心是500亩规划整齐的育种基地,这么大面积的育种基地是很多企业所不具备的。据基地科研人员讲解,景泰这个高产筛选科研基地共500亩,是全国南繁、西南、东北、黄淮海、丹东、四川两湖等七大科研基地面积最大的。这7个科研基地同时也是7个鉴定点,每年鉴定组合10000多个,鉴定小区达到40000多个。
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一个西北的种企,为何能够在西南打响第一枪,形成了以五谷1790为明星品种的五谷品牌。李世晓介绍,早在10年前,他就提出了“整体布局,重点开发”的思路,而云南科研育种起步最早,最先育成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的品种。比如五谷1790发展了云南“烤烟+玉米”套种模式,把玉米产量从400斤左右提高到了800斤左右,而烟叶的品质和产量并没有减少,解决了烟、粮争地的问题,并促进了烟粮的双丰收。
在景泰基地,另外的亮点则是一片用纱布搭建起来的温室“纱棚”,里面生长着高高矮矮的玉米。据科研人员说,这是公司的单倍体育种圃,是重点保护对象,占地面积122亩。每年诱导单倍体群体120个,化学加倍3万余份材料,共60万余株,一代扩繁2万份以上。
“单倍体鉴定选系、流程化育种是五谷种业科研育种的重要创新”李世晓说,公司大部分自交系的产生都是通过单倍体育种的途径,除了单倍体筛选组,公司已经形成了资源创新组、测试组、品种风险把控组等流程化育种,大胆起用年轻人,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挑起大梁。
五谷种业育种研发历经21年,32个南北穿梭繁殖季。被公司科研人员称之为“琢玉32季,筑梦32季”,并结出了累累硕果,至今已经审定品种32个,其中国审品种3个。加上景泰400亩规模的加工基地和推广前的风险测试评估,让五谷种,年年种,放心种成为现实。
Key2:筹智:思维模式的创新
梁伯强认为,种子行业的经营理念比较落后,企业家和员工普遍不具备商业思维模式。更进一步说,一个企业的成功,关键是看公司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而企业家的观念是关键。
李世晓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就参加光华管理等多种管理培训班,不断学习其他行业的商业模式。2011年,加入井田商学院。2014年,发起第一届黄河论坛,“引智入甘”,把珠三角的优秀企业创始人和高层邀请过来,学习他们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2015年的第二届黄河论坛,邀请孟山都等外资企业从种业技术方面进行分享,让企业员工更加专业,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科研创新。
而今年第三届黄河论坛以经销商为主体,邀请全国经销商学习先进的企业发展、营销思维模式,打造公司与经销商共成长。
现在的种子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下来,如何走出种业“寒冬”。对于五谷种业来说,正是由于超前的战略布局,在大多数种企讨论如何“活”下来的时候,公司可以卸下包袱谈论如何发展。
“当别人都在谈‘活下来’的时候,我们公司在谈发展”李世晓说。
Key3:策略: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理念需要跨行业的渗透。李世晓通过反复学习华为文化,并于2015年到谷歌考察,确定了五谷种业的学习方针:内学华为,外学谷歌。同时,思考并完善公司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创新。
为此,在五谷种业高速成长的关键阶段,公司与上海诺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李世晓看来,引进资本他有着清晰的思路,就是为了加速企业规范管理。
上海诺辉将以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深度参与项目协调、咨询,充分提升了五谷种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现在的五谷种业,正在打造幸福企业的管理理念,从而找到企业存在的意义,让所有五谷人找到价值所在,拥有幸福,真正回家。
或许正是由于五谷种业的不断创新尝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考察,并持续地加入五谷种业。李世晓说,希望有志之士登上五谷种业的大船,共赢生态圈,一同实现我与五谷的约定:五谷种,中国种,有种!
总结与启发:
1、科研创新:流程化育种、单倍体鉴定选系、通过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达到与全球育种同步。其科研灵魂是开放思维、放眼全球、长远规划、流程作业、持续创新、岗位专家。
2、种子行业虽然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研发一直都是核心,但种业的市场化不能只靠研发,还要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和手段,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3、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优秀商业模式的特质:可在自身体系中持续繁衍;可在固有用户中持续赚钱;可将用户消费价值转为化商业价值。
4、资本是双刃剑,好的投资公司能够使公司经营管理提档升级,反之则使公司坠入深渊。种业引入社会资本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进资本不可以救命,只能锦上添花。
2003年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科研组;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科院开展玉米种子代繁、亲本代繁业务。
2005年 在云南元江开展冬季科研加代,加快育种步伐;建立云南保山、辽东丹东玉米抗病性基地。
2006年 建立昆明、黄淮海(河南)、东北(吉林)科研基地。
2007年 甘肃种企种子芽率标准事件奠定了五谷人的质量意识。
2009年 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玉米新品种“五谷198”在陕西审定;果穗烘干与种子加工成套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2010 建立海南南繁科研基地;组建东北、西北、西南三个营销大区。
2011 五谷质量提升年,促销团队组建形成。
2012 五谷704通过国家审定;全年审定玉米新品种8个,累计在东北、西北、西南3大玉米主产区的10个省份的12个玉米新品种获得14个审定证书;云南九禾五谷农业科技研究所成立。
2013年 与上海诺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二期种子加工生产线建成;与经济日报社一起承办的“2013年中国玉米种业发展论坛”。
2014年 中高层管理者培训基地“百合班”成立;举办第一届“黄河论坛”。
2015-2016年,公司迎来重要发展时期,各个区域品种表现突出。
西南地区主要品种有:五谷1790、五谷8567、五谷6396、五谷8818,覆盖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其中五谷1790在云南适宜区域属一枝独秀的优异品种。
东北地区主要品种有:五谷704(国审、2省审定)、五谷702(4省审定)、五谷318、五谷568、五谷635。
西北地区主要品种有:五谷568(国审、2省审定)、五谷702、五谷704、五谷631、五谷310、五谷635。
黄淮海夏播区五谷568、五谷631、五谷305表现突出。
文|农财宝典记者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