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20多年的老品种回来了

——北京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搜集保护

本报记者王蔚萍

苹果青、大黄、粉红甜肉,这些品种名是不是一听就觉得好吃,这是北京种子管理站搜集到的地方老品种中的几个番茄品种。自2011年始,北京种子管理站致力于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的搜集、评价及挖掘利用,至今已评价筛选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资源十类55份,除番茄外,还有六叶茄、北京棍豆、北京秋瓜、北京花叶心里美萝卜、紫边扁豆、白马牙玉米、核桃纹大白菜等。

在北京密云区穆家峪镇后栗园村百年栗园会员农场,记者见到了在这里示范种植的大黄番茄和北京秋瓜,这些品种在市面上都见不到,掰开一个在秧上熟透的大黄,只见果肉明艳鲜亮,捏一捏质地沙软,吃到嘴里酸甜适口,周围的游人都说好吃,纷纷打听哪里可以买到。

沧海遗珠重回田间

据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负责老品种恢复工作的池秀蓉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种植者对产量的追求,大量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逐渐消逝。为挽救濒危特色农作物资源,促进品种资源恢复利用,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开展了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搜集、保护项目,他们通过向国家种质资源库引种,去老菜农家墙角地边考察,将这些“沧海遗珠”收集起来,春在北京冬赴海南加代扩繁,在各作物的生长适期,组织专家进行农艺性状、商品经济性状、营养品质分析等综合评价,不断对各个品种进行去杂提纯,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最终筛选出10个综合表现较好的特色品种重返生产。

今年,北京种子管理站将近年筛选出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品种,在京郊一些颇具规模与知名度的观光采摘园区、农庄进行生产示范,令人欣慰的是,所有老品种都得到了示范户的一致好评。

传承品种也传承文化

“老品种,不只是品种,还包含着情感,承载着文化。”这是百年栗园会员农场经理贺海军和记者交谈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百年栗园会员农场始建于2005年,一直以散养北京油鸡,为超市提供有机鸡蛋为主营项目,2014年开始增加农作物种植。2015年,北京种子管理站寻求老品种示范种植基地,怀有老品种情结的百年栗园管理者们积极争取,双方一拍即合,贺海军至今为这个决定骄傲,认为是一个有眼光有情怀的选择。他说,许多人能驱车几小时来尝一下小时候的味道,就充分说明老品种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这些老品种浓缩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反映了当时的饮食特点与经济发展状况,包含了许多非言语所能表白的特殊情感。百年栗园农场是会员制,2014年的会员数量只有几百户,自从增加了农作物特别是老品种农作物以后,农场的休闲农业更丰满更立体,主题更鲜明,会员数量也飙升至目前的4000多户。

是公益亦是商机

说到所从事的工作,池秀蓉充满感情,她说:“不能让老品种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了”。让老品种延续下去并不断发现、挖掘、提取老品种身上优质的种质资源为现代农业服务意义重大。不可否认,老品种在产量上比主流杂交种低,管理上也需要更加周到细致,许多人不愿种,这项事业尚处于投入高、见效慢阶段。但老品种作物口感好,风味独特,特色鲜明,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况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想吃“这一口”的愿望愈加强烈,从这些方面看,老品种也蕴含着无限商机。眼下,老品种在北京的示范基地已扩展至50亩,广泛分布于昌平、顺义、怀柔、密云、通州、平谷等区。顺义区杨镇沙子营村葡萄瓦舍农庄有了一道招牌菜——糖拌西红柿,吃过的人几乎都说过“老板,再来一盘”。密云的百年栗园农场,今年对会员开放了老品种采摘,在其天猫旗舰店,定期限量发售老品种番茄、玉米的活动也为农场收获了大量关注与好评。记者在农场停留的三个小时内,就有两拨客人前来商谈合作事宜。

如今,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如日中天,其科技示范功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老北京特色农作物品种推向京郊农业观光、采摘园区,农家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可以整体提升京郊都市农业的产业附加值。今后,北京还将联合天津、河北种子管理部门,对已收集到的36份珍贵特色农作物资源材料,在三地安排品种鉴定试验,对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丰产性进行综合评定。届时,记忆中的味道就不再只是遥远的思念,而是舌尖上的真切感受。

责任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