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讲述未来科技趋势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中科院院士裴钢等著名科学家在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科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的公益讲坛——“SELF格致论道”上,向上海公众讲述了未来科技的新趋势。
SELF是“科学、教育、生活、未来”的缩写,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鼓励自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的表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宇翱与大家分享了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团队长期开展的量子力学研究,他们系统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和干涉技术并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引领和推动了多光子纠缠及干涉量度学的发展。
这些成果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尖端技术,也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国家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李建刚表示,发电厂是推动现代城市正常运行的能量供给站,但也造成了各种污染。但太阳是个理想的发电站。如何在地球上造一个小太阳,支持现代城市的发展?多年来,无论合肥“科学岛”外的喧嚣世事如何变幻,他都坚持梦想——利用核聚变解决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问题。
在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眼里,数据意味着一切。他表示,而今,人类大量的消费行为,沉淀为互联网背后的一条条数据,深刻刻画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
粒子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一种名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粒子,这是一种正反粒子同体的粒子,它可能是制造量子计算机的最佳候选对象。但人类与该粒子一直未曾谋面。直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团队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在拓扑超导材料上捕捉到了这种粒子——这是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这个重大发现或将敲开拓扑量子计算时代的大门。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主任张晓林,提出了双眼视觉运动控制理论,申请中国、日本、美国等各国专利30余项,已有多项研究成果被产品化。他提示,人类大脑接受的70%以上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与拥有正常视觉的人相比,盲人的学习之路艰难曲折。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也有类似提议,如何让机器人拥有正常的视觉,让它们开眼看世界,自主学习?“这是科学家们的梦想。”
裴钢分享了他对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他认为“干细胞是一个非常非常具有前景的新兴领域,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从事干细胞的研究,因为它对社会、经济、人民健康,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中国科学报》 (2016-08-0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