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探索小麦绿色增产模式:减少作业量节本又增产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6年山西省夏粮总产为274.96万吨,比上年增加2.19万吨,增产0.8%。“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我们积极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特别是推广旱地宽窄行探墒沟播等小麦栽培技术,提高了小麦生产水平。”山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杨军说。
一个大户的种粮账簿
新绛县北张镇西庄村吴俊辉,2015年流转了土地3000余亩贫瘠旱坡地,其中播种小麦1520亩。播种时,选用了冬小麦长8744品种,并采用旱地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亩播量15公斤。
2016年,吴俊辉家的小麦总产41.6万公斤,平均亩产273.7公斤,获得了贫瘠土地高于全省平均亩产的好收成。这一季的成本账中,吴俊辉亩投资520元:其中每亩流转费300元;种子款65元;亩施复合肥40公斤,计60元;采用探墒沟播技术一次作业完成整地播种,费用为30元(总费用58元,其中山西省技术推广站项目补贴28元);机械收获每亩35元,喷农药3次,共计30元。“每公斤按2.3元计,每亩收入为629.5元,亩纯收入为109.5元,1520亩总纯收入166440元。”吴俊辉说。
新绛县农技推广站负责同志解释说,“与常规播种相比,探墒沟播旋耕播种一次完成,可减少一次作业次数。今年旱地常规播种的小麦平均亩产为250公斤,探墒沟播技术与常规播种相比,增产23.7公斤,增幅9.5%。按每公斤小麦2.3元计算,亩增产值54.5元,亩减少投资28元(政府补贴),亩增纯收益82.5元。1520亩沟播比常规旋耕平播总增纯收入12.54万元。”
这意味着,吴俊辉家小麦纯收入的75%源于旱地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的应用。
山西十年九旱,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区,旱地小麦占到播种面积的一半多,旱地增产则全省小麦增产,旱地减产则全省减产。两年来,旱地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集成模块作为山西夏粮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山西夏粮单产总产创新高的动力。
一项技术的集成流程
旱地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是将山西传统耕作的沟播技术和镇压用农机作业替代。农机动力足,可以在播种时,深开沟,深施肥,既可以将小麦种在深处有墒的湿土层,又避免了麦种埋得很深;同时还在实践中用直刀开沟器代替了旋耕刀,确保了麦田苗全、苗齐、苗壮。
将沟播技术和农机结合起来的是山西省晋城市农技推广站站长常忠庆。晋城市是山西麦田复播大豆的主产区之一,35万亩夏大豆采用防缠绕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播种。爱琢磨事情的常忠庆大胆地将这一机械经过改良,用在了小麦的免耕覆秸播种上。
2013年泽州县沟播示范田调查,与常规条播田比较,探墒沟播出苗率增加6%到7%,2014年的增产率达15%到20%,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
一个绿色增产的模式
山西省农技推广总站2014、2015年秋播时,连续两年将这一技术集成模块正式列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从中央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中拿出1110万元,在运城、临汾、晋城三大小麦主产区推广该项技术37万亩。
芮城县南卫乡千亩农场靳亚红承包的80亩扩浇农田,今年是土地整理后第二年,40亩采用探墒沟播技术,40亩采用常规旋耕平播技术,探墒沟播技术麦田比常规旋耕平播技术田亩增产值158.9元。“省下的也是挣下的,按亩减少耕地费40元计算,亩增纯收益198.9元。”靳亚红说。
“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模式更符合绿色节能农业导向,又符合“藏粮于技”指导思想;并且从节省劳力和耕作成本来讲,也更容易被麦农接受。”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说。
本报记者吴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