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多措并举推进种业科研

中国农业大学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权益改革领导小组”,对全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权益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统筹领导及部门协作。

中国农业大学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权益比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科研人员分类细则》、《科研成果权属确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对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科研人员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普通科研人员既可以通过成果转化取得收益,经批准也可以到相关企业兼职并取酬,也可以通过成果作价投资的方式取得股权;部分处级领导可以通过成果转化取得收益,经批准也可以到相关企业兼职,经批准也可以成果作价投资的方式取得股权;校级领导只可以通过成果转化取得收益,不能到企业兼职和通过成果转化取得股权。科技成果以技术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转化的收益,15%归学校所有,15%归学院和玉米中心所有,30%作为成果完成人的科研经费,40%作为成果完成人的报酬。科技成果转化后形成的股权,25%归学校所有,25%归学院和玉米中心所有,50%归成果完成人所有。

为了保证在试点过程中“确保基础研究优势不减弱、确保综合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的工作目标,中国农业大学在促进科研人员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性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做大项目、写大论文、出大成果,调动科研人员开展基础性研究的工作热情,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玉米中心共发表SCI论文38篇,包括在NatureGenetics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文章,授权发明专利5项,审定新品种3个,在玉米种业基础研究方面不仅没有减弱,还由于权益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使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形成了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共有23项科技成果实现向市场转化,合同金额606万元,比2014年增长近一倍。其中,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转化两项,金额80万元。2016年截至目前,全校共转化科技成果16项,合同金额5860万元,其中玉米改良中心转化项目3项,金额500万元。近期学校正以赖锦盛教授的“扩繁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高效种子标记方法专利”作为技术投资,与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种业龙头企业,以及数家实力雄厚的种子企业合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在研究、繁育、推广等方面均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科技种子企业。2016年全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金额预计将超过1亿元。实施改革试点以来,科研人员向企业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转化项目数量成倍增长,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转让金额大的科研项目不断涌现。科研人员开展研究的方向也开始向应用性和实用性转移。

责任莫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