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适生能源植物筛选获得新进展

中国园林网,2012-07-23

油价跌了,不过人类距离石化能源最终枯竭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近了。未雨绸缪,为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率先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能源植物产业发展,上海植物园等单位承担了市局2010年“适生能源植物的收集保存和推广应用”项目。经过近2年的联合攻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已先后完成引进各类植物资源95个种(品种),按照利用方式划分和植物特性细分为木本纤维类、草本纤维类能源植物、木本油料类、草本纤维类能源植物和糖淀粉类能源植物等五类。科研人员通过综合大田试验栽培、盆栽对比、抗性试验等适应性研究成功及纤维素组分、热值、含油率等能源利用潜力检测等结果,筛选确定具有推广价值的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 x P.purpureum、竹柳、J172柳Salix matsudana、中林46杨Populus'Zhonglin46'、南林895杨Populus euramevicana'N-895'、甜高粱Sorghum dochna、菊芋、油桐Vernicia fordii等适生能源植物种(品种)22个;结合繁育和栽培试验,初步制定了杂交狼尾草、杨树、柳树、光皮树等11种能源植物栽培技术手册(试行);并建成引种保存面积15.28亩,示范基地49.15亩,扩繁种苗10120株。其中,木本纤维类能源植物中引进筛选的J172柳、竹柳及中林46杨、南林895杨等品种,在崇明等试验点,生长迅速,耐盐碱、水湿较强,抗虫性较好,4—6月的生长高峰期主枝条日均生长长度可达1.5—2cm,枝条干物质产量较高,是发展短期轮伐能源林的较好选择,用于生物质能发电或碳薪;据检测上述品种枝条(干重)平均热值在17kj/g左右,其中苏柳J172高达17.823kj/g,即理论上一公斤杨柳树的干物质相当于0.58公斤左右标准煤。而木本油料植物中2011年引进的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今年已经开花,并有2株挂果,如果今后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将是一种投产快的木本油料能源植物。

相信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能源植物的示范推广,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发电会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而低碳环保的城市理想也许不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