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肥同播给农业带来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先进的农机具被不断研发,并在种植中得到实际应用,使得人工投入成本大大降低。种肥同播技术就是其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因其具有合理的植株密度、种子和肥料的合理距离、省人工劳动力等特点广受农户的欢迎。而真正做到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不追肥的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其中的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得到行业的重点关注。
免追肥技术需要四个条件
总结过去施肥经验,记者发现,一些硫包衣、硫磺加树脂包衣和脲甲醛等产品有着对温度不敏感、释放期不精准等缺点,导致小麦返青后不追肥易脱肥。对此,记者向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虎了解到,只有在小麦返青后需氮高峰期迅速释放氮肥,才可以做到不追肥,必须对温度高度敏感,只有精准释放的S型树脂控释肥才可以做到。通过近几年,有关部门在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山东等地的推广试验中总结出: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需要通过肥料(总量、配方、精准释放)、种肥同播机、小麦播种地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管理等综合措施实现。
而更好地解决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需要达到四个条件:一是施肥总量与配方,速效氮与控释氮形成最佳比例,同步营养,精准控释,解决分蘖、返青、孕穗等时期的氮元素释放比例与小麦生长需求尽量接近;二是小麦同播机上肥料和播种达到最佳耦合空间,提高肥料利用率,有利于树脂尿素释放;三是小麦地的土壤管理,镇压、整地和秸秆粉碎等措施要做到位;四是水分管理,要做到满足小麦各时期生长要求,充足水分也是树脂尿素释放的必要条件。
宽幅垂直分层技术增产省力
经过多年探索,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日渐成熟,那它的神秘之处在哪呢?钟成虎表示,该技术是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小麦精准的同步营养控释肥配方技术和种肥最佳空间耦合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其中,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牵头研究成功的一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核心在于:扩大了小麦行距,由传统的15-20厘米扩大到26-28厘米;扩大了小麦播幅,将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改为12厘米的宽行幅,粒播分散式结构有利于种子的均匀分布,达到强壮个体、提高产量等特点。经过多年实际测试表明,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小麦单株的生长空间和吸收营养面积,植株根系发达,苗、蘖健壮,抗倒伏、抗寒性、抗逆性等素质有所增强,能够达到平均每亩增产6%-10%。而小麦精准的同步营养控释肥配方技术指的是可降解树脂包衣氮肥的控释效果,可降解树脂包衣对温度高度敏感,在小麦返青期以后能根据温度释放养分,达到不需要追肥目的。
小麦垂直分层结构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率,采用同播机播种时,种子位于土壤下面3厘米,肥料位于种子下面5-7厘米,肥料离根距离近有利于吸收;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系一直围绕可降解树脂尿素生长,配合缓控释肥料特点,有利于树脂尿素释放;抗旱、抗倒伏,利用根系的趋肥性,使植株根系下扎深、生长发达,小麦节距缩短,茎干粗壮。
与传统施肥相比,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的麦田通风透光良好,麦苗整体生长均匀。传统播种中,易出现的大小苗现象,小苗无法得到充分光照和空气,导致枯死或无效穗,通过垂直分层结构处理,这些问题均得到良好解决。且控释氮能够均匀供氮,苗壮而不旺,有效分蘖好,成穗率高,返青快,根系发达,小麦品质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试验示范可以得出结论:种肥同播在成本的投入上与传统施肥(底肥+追肥)相持平,均在190元/亩左右,但是使用了种肥同播技术的麦田每亩平均增产80-100斤,同时节省劳动成本,且该技术也正是符合国家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是发展家庭农场、适合大农业适用的好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小麦种肥同播免追肥的时代正悄悄来临。

(责任高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