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人应学会善于认识和利用别人的品种或材料

不少育种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将组合和选择的目的都放在对自己品种或材料一些缺陷或不足的改造上。这种通病,发生在一些曾经育成过或手头上有了一些比较不错品种或材料的育种人身上也就罢了,糟糕的是,不少育种人在任何的基础还没打下时也开始这样了。

前一段,还是地里有小麦时,我去过一个育种单位,看到了他们在一个材料上做了大量的杂交,当时我没有看出这个材料有多好和做大量杂交组合的理由。没等我说什么,这里的育种同行便让我评价一下他们在上边做了大量杂交组合的这个材料。我借机马上将我的疑问向他们提了出来——

你们在上边做这么多组合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认为这个材料都好在了那里?

对方告诉我说,这个材料是他们在去年产量比较中表现最好的、产量最高的,所以才将其当做重点材料来利用。

我接着又问他们,这个材料在你们产量比较中是最好、产量最高的,但比对照咋样?比你们这里区域试验中表现好的品种材料咋样?

他们告诉,比不了区域试验中表现最好的。

我接下来应该问他们的是:那你们为什么不在区域试验中表现出来最好的品种材料上做呢?

但我也没有这么问,因为虽然这样问合理,但会招人讨厌了。而我估计,他们也已经明白了我要问的问题了。

通过我们这些对话,我就全明白了,他们犯了与众多育种人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光盯着自己的材料、光想用自己的材料、光想将自己材料的缺点和不足改掉……可我们没好好想一想,我们的材料再好,也才刚刚有一年产量比较结果的,还没有重复试验过,更甭说是区域试验的综合评定和检验了。我们的材料相比较于通过区域试验或审定的材料,我们可能还欠缺的很多,包括具体的抗病性、具体的品质分析数据,具体的风险评估等,这些都是很难得的资料和让我们认识、应用的理由啊!更甭说是一些在生产上已经经受多年检验的品种了。如果有谁感兴趣,可以统计一下自己做过的组合、用过的亲本,看看是我们自己还什么都不是的中间材料后代在选种圃中剩下来的多呢,还是一些成熟品种在选种圃中剩下来的多?答案我们会很清楚的。所以啊,我们组合设计的“A×B”中是A,并不一定非是我们自己的东西,A和B都可以是别人的东西,都可以从区域试验最好的里出、都可以从生产品种中来啊!

有些时候,这种“通病”是源于我们自己对自己材料、特别是缺点的了解,当见到了某一个亲本有改善我们自己材料带缺陷的目标性状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改造我们自己材料的某一个对应毛病或缺陷,这些组合配的容易、配的顺畅,甚至还理由充分!但结果呢?由于我们自己东西还不光光是某一个目标性状的欠缺和不行,可能差得还多着呢!一剂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具备品种类型的综合性状问题。

原来我有一个同行朋友,他的一个品系产量表现不错,开始参加区域试验了,在区域试验的两年里,产量也的确还可以,但就是连续的倒伏,甚至不该倒的时候都倒了。后经管区域试验朋友的劝说后,我的这个同行朋友就将这个品种撤出了试验。但撤出后,我的这个朋友到处搜集强秆、壮秆亲本材料,目的是要改造他的这个“软家伙”。两三年的时间里,同行朋友在这个“软家伙”上做了大量的杂交,目的都是奔着这个“软家伙”的强秆、壮秆。两三年的时间啊!这就是育种人的执著、这就是育种人的拧!如果不是别人的影响或干预,他老兄可能还不知道在这上边绕腾多久呢!当然,我同行朋友的改造结果我就不用说了。

已经不行的东西,已经被确认有明显、不易改造缺陷的东西,我们就该早早的扔掉,扔掉后去寻找好的目标、容易实现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在好的目标上下功夫、下深功夫,这才是我们最该做的。最不该的就是总在那些有理由、但没用的东西较劲儿,到头来,肯定是劲儿没少费,结果却很糟!

育种人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那些看似有理由,但目标和目的都不明确的事儿上了,就会善于去发现和认识以及利用别人的东西、特别是好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