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秋副会长:种子行业发展面临三个突出问题
■农研报告(二)■
位于农业产业链最上游的种业,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同于其他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是“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然而,我国种业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阻碍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创新性不足。突出表现在原创性不够,与种子相关的基础性创新不够。例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虽然每年都出来一些新的品种,但大多数都是跟随育种和模仿育种,突破性的极少,因为基础材料不能支持。我国多数种子企业不具备基础研究的能力,基础研究应该在国家队,即大学和农科院,种子法也是这样规定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科研人员热衷研发品种,而不热心搞基础研究。因为搞基础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投入,成果很难出,另外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和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而搞品种研发却能较快见到成果、取得效益分成、得到经济利益。
我国现在有70多家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但是能够真正系统地搞自主研发的企业不足10家。搞种子的科研投入是很费钱的,例如大北农(002385,股吧)成立了一个生物中心,每年的研发投入近1亿元,现在仍然在坚持。这种科研投入一般的种子企业根本无法承担,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和国际种业集团的投入仍然无法相比。像孟山都这样的跨国种子企业,一个企业的科研投入就相当于我们国家所有的种业科研投入。
因此,我国的种业科研体制方面亟须做出调整,国家在基础创新的投入方面不要太急功近利,因为有些基础性创新需要很长的周期。习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科技大会上鼓励科研人员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创新,科技大会之后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期待今后会有一些促进。
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诚信不足,相关的信用体系建立不完善、甚至完全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是“两多一少”。卖方多,现有持许可证的种子企业有四千多家,零售种子的店商有十万之众。买方多,购买种子的农户(合作社)过亿;突破性的品种少。这种供求双方的情况决定了市场监管的难度。种业市场中套牌、冒充现象常有发生,种子企业打假力不从心,对失信企业的惩治也不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的保障和前提条件,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有一个大的规划,种业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协会把抓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连续抓了六年,初见成效。但整个诚信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共同推进。
第三个问题,种子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2011年以来,我国的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由8700多家减少到4600多家,减少的速度非常快。但是目前大部分种子企业的管理水平还不高,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没有引进现代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缺失,风险意识不强。很多种子企业大起大落,发展波动很大。没有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也无法走得长久,不能持续发展。创新是硬的东西,诚信和管理水平虽然是软的东西,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