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男女比例7连降,男性人口较女性多出3366万人,3000万男性面临“打光棍”危机,而从2013年全国900万入学的大学生当中,女生比男生多出40多万,女研究生和女博士生相对男生的比例更高,逼得部分高校开始“歧视”女性祭出“限招女生”狠招。

对特定人群有一个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说是目前初中学历以下的中国农村男性比女性足足多了一倍人口有余。

但是,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一线城市,现在人们茶余饭后口沫四溅谈论的,是“剩女”问题!

剩男剩女问题,因为数量足够多(中国剩男数量已直追加拿大人口总数),就会产生经济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经济学专家说:婚姻有一种规模效应,结婚越早,改善双方生活质量的程度就越高,一个人的生活成本高,从大概率上来说会影响单身者的整体生活品质;社会学专家说:婚姻市场有“挤出效应”,大量“挤出”成单的社会现实已很形象地显示了性别比失衡对整个社会和婚姻市场的影响。

是的,你看到身边广泛存在的“单身”问题,已不再仅限于个体的“压力与健康”、“人格与偏见”,而是大规模地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生态发展的方方面面。

由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发布的《她,为什么“剩下”——中国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运用大数据挖掘、线上问卷调查、电话民调和线下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中国一线城市的“剩女”群体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广泛调查,对“剩女”被“剩”的原因进行全样本揭示,对“剩男剩女”概念进行了中外对比,探讨了未婚人士的生育权、性选择权等。此外,《报告》还用大数据画像的形式,对广泛存在的“剩女”社 会认知进行了“纠偏”——事实上,这一类的偏见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偏见是一种预先判断,是针对一个群体一种不合理的负面态度,这种刻板印象会影响我们注意与解释事件的方式。

《报告》对不同性别、年龄、城市分布、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乃至交友和婚姻状况调查,来分析“剩女”群体特征并描绘用户画像。结果显示:对“剩女”一词的关注度全中国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的情况,在前十大城市排行榜单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名列前四,其中拥有30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地区,用户搜索“剩女”一词的名次排在第一,从侧面反映了“不是人越多的地方婚姻市场越容易平衡”;从时间节点上来看,每临暑假和农历新年,“剩女”一词的搜索都会达到峰值,这些数字反映了在世界享有“集体主义文化”美誉的中国,亲人“团聚”会给单身男女带来时刻准备“逃走”的人际压力。在这一点上,“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人比中国人更理解和尊重“剩女”——本报告针对西方人的线下深度访谈结果显示:西方人基本无偏见,认为“剩女”一词基本上是陈词滥调,2/3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剩女”这个群体的出现本身意味着社会在进步,不少受访者根本认为“婚姻不是人生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这一观念有着显著的不同。

  对“剩女”年龄的界定也看法不一。过半认为30岁以上,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则更倾向于认为“35岁以上的单身女性”才可称为剩女。与过去带有偏见的“歧视”不同,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有“物质”的、“麻烦”的,需要被“拯救”的微词,但社会公众对“剩女”群体的评价总体趋向正面,过半受调查者人群认同剩女“理性、成熟以及婚姻慎重的态度”,认为她们“个性独立”、“高学历”和“高收入”,是“自信”并存有“期待”的,并且给予“理解”和“支持”。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与过去认为女性在经济上属于“从属” 地位物质上倾向“拜金”不同,本次报告发现女性受访者对“剩女”在精神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肯定度更高,而男性在择偶市场上却更注重经济物质方面的影响。有类历史以来,男性对女性的选择要求只有一个:“漂亮,漂亮,漂亮”,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说:“外表的美丽比任何介绍信都更有效”,社会发展到今天,“美丽”以外还要加上“物质”,男性的要求真的这么low吗?

还好,报告抽丝剥茧地分析发现:男性在择偶观主流上仍是谨守中国传统的,他们更偏好选择“善良孝顺”、“温柔体贴”品质的女性,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潜质的女性更受欢迎;女性择偶时则既看重对方的社会经济条件、学识学历及生活地区,也重视男性的个性品质,许多女性在价值观不统一、感觉不到位时不会轻易选择结婚。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教育水平、财富分化和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变迁,城市的“阴盛阳衰”和农村的“阳盛阴衰”局面已引发普遍的“婚配难”和“生育权”担忧。中国法律规定:未婚男女生育孩子要受到 “罚款”等惩处,他们也无权到医院冷藏自己的卵子和精子,为生育延迟和未来可能的生育选择权做有备无患的准备,结合女性35岁以后面临“高龄”带来的生育能力大幅下滑和生育畸形婴儿的高风险,本次报告专门针对高龄未婚女性的生育权的选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有高达68%的人群认为“是否生养、何时生养孩子是单身女性的自由”,33% 的人表示“单身女性有权生养自己的孩子,并给孩子上户口”的权利,选择“单身女性可以领养孩子”的占30%,反映了在中国,男女婚配持续失衡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更多人从生物最基本的需求出发谋求“自由选择的权利”。

从《报告》结果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的“爱情”和“性”,正在影响着整个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甚至波及到20年后中国在全球人口结构中的国际竞争力。因为如果育龄妇女不能好好“生孩子”,中国人口将在2025年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女性经济独立和受教育水平提高后现在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择偶市场上的选择方,而一些收入低、学历低的“剩男”群体很有可以成为实打实的无人问津的男人……大数量“单”的后果就是“不稳定”,社会后果堪忧。

小说家曼厄姆说:“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为了延续物种的一个诡计”——今天中国的剩男剩女问题,已不仅仅关乎单个个体的爱和生育,更关乎国家整体人口的竞争力。

这正是本报告出炉的初衷,也期待更多读者来参与对剩男剩女问题的解读和对相关政策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