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内玉米市场趋势“不温不火” 国际玉米价格暴跌

7月份与酷热天气相比,国内玉米市场趋势显得“不温不火”,除我们一直关注的超期储存玉米拍卖呈现“双降“格局外,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持续高位大幅回调,一度引发市场人士高度关注。据了解,目前南方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已回调至大涨之前2050-2070元/吨附近,较上周最高位2180元/吨累计回调110-130元/吨,是什么原因导致其价格急跌?后期南方港口玉米行情走势又将趋向何方?下面笔者将结合掌握的情况作如下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北方港口玉米下海量处于高位。虽然上周北方港口下海量为16.9万吨,较之前一周减少15.5万吨,较之前5周均值低2万吨,但本年度至今北方四港散粮累计下海量为539.5万吨,上年度同期为1005.5万吨。5月底以来,北方港口玉米下海量处于较高水平,较2、3、4月份明显增加,同时目前南北港口玉米平仓价差在160元/吨左右,较上周末缩小10元/吨左右,南方港口玉米价格走低,而北方港口玉米平仓价基本稳定。在目前的价差下,东北轮换玉米仍有较大贸易利润,短期内北方港口玉米下海量仍将较大,对南方港口玉米价格构成一定压制。

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仍处高位。在前期高利润刺激下,近两周北方港口玉米南下数量明显增加,南方港口玉米库存快速回升是市场重归理性的重要原因。据了解,截止7月6日,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量为20.3万吨,较上周增加3.6万吨;进口玉米库存量为6.3万吨,降至近4个月新低。广东港口国产玉米库存量增加,主要是北方港口下海量大量增加,东北地区轮换玉米大量到港,港口玉米库存较大,成为其价格大幅回调的重要原因。

临储玉米投放范围有所缩窄。本周(7月5-6日)国家计划销售超期储存和席茓囤玉米223.99万吨(其中2012年产玉米208万吨),比上周下降66.71万吨;实际成交20.34万吨(其中2012年产玉米17万吨),比上周下降46.36万吨;成交率9.08%,比上周下降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的6期超期玉米公开拍卖中,累计成交量为899万吨,其中国产玉米892万吨,进口玉米7万吨,成交的国产玉米中2012年产玉米累计成交702万吨,2013年产和2014年产玉米分别累计成交190万吨和1万吨。据了解,目前国内剩余的2012年产玉米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东北的黑龙江地区,其他地区可供拍卖的2012年产玉米已经见底。市场普遍预期国家会增加投放范围,例如新增部分2013年产正常储存的玉米,但实际情况却是本周并未增加投放量,而是继续投放上周没有成交的玉米。由于剩余的2012年产玉米大多品质偏差,储存低点偏远,市场采购积极性较低,在当前去库存的“黄金窗口”时期,国家却缩减临储玉米投放量令市场人士产生迷惑,与此同时,也有传言指出第二批临储转一次性储备的玉米即将开始销售,如果这一传言属实,转储轮换作为去库存的另一有效手段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参与临储玉米拍卖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平抑玉米市场价格。

新小麦替代问题不容忽视。7月份正值进口谷物到货小高峰时期,南方港口进口谷物库存仍维持相对高位,目前广东港口高粱、大麦和DDGS库存可高达51.3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自6月份开始华北产区新小麦的饲料配方中的使用正方兴未艾。目前南方沿海地区禽料小麦码头报价在1800-1900元,猪料小麦码头报价在2200-2350元/吨,较之轮换玉米2000-2100元/吨的定价已有一定优势,可望成为进口谷物之后另一个玉米替代源。

国际玉米市场迎来一轮暴跌。自今年6月中旬开始,CBOT玉米期价迎来一轮暴跌,主力12月合约由6月17日盘中最高449美分/蒲式耳大幅下挫至6月30日盘中最低365.25美分/蒲式耳,累计下跌83.75美分/蒲式耳,最大跌幅18.6%,7月5日进一步大跌至358美分/蒲式耳,累计跌幅高达19.8%,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授粉阶段天气良好,二是阿根廷玉米面积大幅增加,中国库存“爆棚”,对于美国玉米市场而言,本国面积增加与南美、中国玉米供应充裕也是一大利空。此外,英国脱欧、全球货币面临重新洗牌,美元保持强劲局面也是施压整体商品期货市场的一个要素。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暴跌,导致美国玉米到港成本下跌,据测算8月船期到港成本为1505元/吨,较上周末下跌15元/吨;9月船期到港成本为1526元/吨,较上周末下跌18元/吨,美国玉米到港成本较国产玉米低575元/吨,仍处于过去3个月来的较高水平。

展望后市,随着北方港口玉米批量南下,后期南方港口玉米供应压力继续加大,前期非理性高价也逐渐平复,加之现阶段国际玉米市场大幅下挫,北方新季小麦不断涌入替代玉米,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明显下降打击市场信心,预计短期南方港口玉米价格仍将易跌难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