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油料企业避险模式升级:基差交易+场外期权
期货日报7月11日报道:“基差交易+场外期权”打造风险管理“好帮手”
农产品市场频繁“变脸”产业企业千里“取经”稳经营
看“天气”吃饭的农产品市场,今年来又在因“天气”而疯狂。受今年天气隐患预期的影响,美豆期价波动率自4月以来从10%左右不断飙升至目前30%左右,急涨急跌似乎成为今年国内外油脂油料市场的常态。
一个月的涨幅,一周便回吐,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近期的“变脸”激发了市场探讨的热情。7月8日,在济南由鲁证期货主办的“2016下半年大宗油脂油料及饲料原料市场趋势分析会”座无虚席。
据记者了解,近到周边的中小粮油企业,甚至辽宁的油脂油料经销商,纷纷前来参会“论行情”“学方法”,为企业及贸易商的经营管理“保驾护航”。
辽宁丹东到山东济南相隔1140多公里,如此远的距离也未能阻挡穗丰商贸豆粕厂家直销的马经理前来学习的热情。
“近期行情波动较大,似乎有点摸不清了。出来听课学习学习,对后市也好有所判断,获得更好的决策。”马经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作为油料经销商的他,早已将豆粕期货融入到了现货的管理经营中。学会用“两条腿”走路让他感受到了要比用“一条腿”走路“稳当”得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马经理有着同样感受的现货企业家不在少数。石家庄市田牛牧业有限公司的总裁易承志也是“好学”者之一。
据了解,自今年6月在北京由鲁证期货和北京市蛋品加工销售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蛋品流通大会”听到了“保险+期货”这一新模式后,易承志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此次专程从石家庄赶到济南参加油脂油料分析会,一方面是想听听市场人士对养殖饲料行情变化的分析,另一方面,便是想深入了解下这一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当前,期货对于国内油脂油料产业链的客户来讲可以说是深入人心,随着近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油脂油料期货已经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成为了相关产业客户生产管理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易承志表示,当前,除了最基本的套保之外,国内油脂油料的期货点价+基差交易愈来愈广泛,“点价”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已经像吃饭穿衣一样平常。
在他看来,由于整个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大家普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谁在风险管理上越花功夫,谁就有可能更胜一筹。正因为如此,不少油脂油料相关企业一直行走在“学习”的路上。
“基差交易+场外期权”打造创新型风险管理“好帮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需求遇到瓶颈、价格波动剧烈等多重因素使得油脂油料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对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极度下降,从而对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在越来越多的油脂油料企业不得不开始高度重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逐步打造专业的期货团队。利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能力已成为油脂油料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鲁证期货油料油脂事业部负责人李苑如是说。
在油脂油料所涉及的品种中,大豆是我国“入世”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农产品,大豆压榨企业已经深度介入国内外期货市场。“通过利用CBOT豆类期货、期权合约套保,存在正向压榨利润时买入CBOT大豆期货并在DCE卖出对应数量的豆油和豆粕空头期货等多种方式进行价格风险管控,这给国内期货市场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她说。
伴随着国内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运用逐渐娴熟,近年来,基差交易模式不断推广并盛行。目前,油厂通过基差交易,可以完成整套的海内外套利操作,完全锁定风险和利润。
而对于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下游饲料养殖企业和贸易企业而言,虽然通过基差贸易模式可以提前锁定货权和通过灵活点价获得超额利润机会,但风险敞口也在不断加剧。
以山东地区豆粕市场为例,豆粕现货价格从4月初至7月初上涨了约1120元/吨,短短3个月涨幅近50%;而近日受美豆期价大幅回落打压,豆粕现货价格上周短短一周内下跌200元/吨。在易承志看来,行情波动异常剧烈,增加了他们点价基差交易实际操作的难度,他们期待能够借助创新风险管理模式管理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期货创新型模式的探索中,鲁证期货在豆类基差交易基础上,结合场外期权实践经验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豆类“基差交易+场外期权”的创新风险管理模式。通过与压榨企业合作,为下游贸易商或饲料加工企业提供个性化风险服务,解决下游企业的避险、增值需求,促进产业链的升级服务。
据李苑介绍,压榨企业在卖出基差后,下游企业在点价前、后分别面临上涨风险和下跌风险。针对上涨风险,下游企业可以买入上涨保险,通过获取未来价格上涨的差额收益,实现最终点价不高于某期货价格来获得避险效果,还可以通过“购货折价服务”,获得固定金额保险费。“这样,在价格不低于约定价格时,可以在点价基础上优惠该保险费,但在约定价格以下时,需要按照该约定价格点价。”李苑说。
而下跌风险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避险效果。“一是买入下跌保险,保护库存的贬值风险,实现货值保值;二是通过‘库存增值计划’,获得固定金额保险费,实现在价格不高于某约定价格时的库存增值过程。”她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场外期权”升级版本的“保险+期货”模式已经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并成为农产品价格改革优化的新尝试,降低了农民及涉农企业风险,保护了农民的合理收益。
据了解,目前,鲁证期货农产品场外期权成交量已超过30万吨,最近一单“保险+期货”业务为某大豆农村合作社赔付10余万元,帮助农村合作社有效规避了价格风险,有效保护了农户及涉农企业的利益。
避险“利器”升级企业用好还需下苦功
近年来,场外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场外期权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个性化定制及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型企业综合性风险管理和增加收益的需求,可更加促进金融创新和丰富交易策略,受到了市场人士的热捧。
对企业而言,风险管理“利器”升级固然好,但套期保值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护身也有可能“误伤”自己,如何用好这把“利器”,成为了当前油脂油料相关企业的“必修课”。
业内人士表示,在实际的运用中,企业首先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企业利用期货、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品是为了规避风险,要严格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而不要通过投机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甚至是更大的风险。其次,企业要进行风险识别和量化,可根据行情判断动态调整风险敞口比例,敞口比例的把握是套期保值能力的重要体现。再者,要建立期货交易配套的风控制度并培养期现结合的两栖人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练就这些“基本功”外,企业还要基于行情判断、性价比、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期货、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或组合策略来进行价格风险管理。而选择合适的套保工具也是影响企业风险管理套保效果的关键点之一。
就当前市场所关注的“基差交易+场外期权”新模式,李苑进一步举例说,今年5月某豆粕贸易商与油厂签订了基差合同以后,纠结是否需要点价,如果现在点价担心后期价格下跌,如果不点价又担心价格后期持续上涨,故和鲁证期货下属的风险管理公司鲁证经贸签署了场外期权合同,买入M1609在6月中下旬到期的虚值看涨期权,支付了56元/吨权利金。“后期期权价格不断上涨,该贸易商于6月初选择了平仓操作,获得了166元/吨的收益,以弥补豆粕期价上涨所导致的采购成本大幅提升。实际上,若持有该期权合约到期,该贸易商将获得375元/吨的收益。”
李苑认为,若企业通过基差交易形式采购豆粕,在完成点价之后形成虚拟库存,面临库存贬值风险时,则可以考虑利用买入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领子组合、熊市价差组合等多重策略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在期权交易的实践中,除了关心价格的走势方向,企业还必须考虑行情的发展速度。“在考虑期货市场单边的涨跌之外,还需要预计市场波动率的暴涨或暴跌而采用不同的期权策略来进行交易。” 李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