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种植迈向高端种植———黑龙江龙江县、泰来县、海伦市玉米产区调查..

龙江县海军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海军(中)在谷子地里接受本报记者(右一)的采访 (马彦平 摄)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黑岗乡三家子村,海军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海军望着眼前这1100多亩的谷子地,不禁有些忐忑,种了20多年玉米的他,头一回大面积改种谷子,心里既期待,又担忧。
“我这是头一年种谷子。”杨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为何种谷子,他坦言:“‘镰刀弯’地区取消玉米补贴政策和托底收购,价格由市场决定,我感觉今年玉米的价格还会下降,所以就改种谷子。谷子是龙江县的适宜作物,而且我完全是按照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去管理的,属于绿色有机食品。但是后续销路如何,我心里还是没底。”
这是目前“镰刀弯”地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一个缩影。
作物:“两减”种植模式成卖点
在齐齐哈尔市农委,一位赵姓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齐齐哈尔市调减的玉米面积主要用于发展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瓜菜,推进农业向高端、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减少常规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属于北方农牧交错区。据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朱清山介绍,今年泰来县优化种植业结构,按照“减玉米、增水稻、扩杂粮、种饲草”的调整思路增加旱改水14万亩,打造高标准优质水稻示范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25万亩。以龙头企业订单带动水田连片开发,打造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依托品牌和市场带动,新建、扩建3处万亩高标准杂粮示范园区,引导农户种植饲草饲料,提高经营效益。
同属北方农牧交错区的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今年则主推谷子发展。“谷子在龙江县有种植传统,十年八年前种植面积很大,这些年是因为玉米的临储保底政策才改种的玉米。”该县农业局副局长王立新告诉记者,今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在14个乡镇建设绿色谷子生产示范基地,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种植标准,统一种植品种,实行种药肥品种统一、用量统一,实行播种、中耕、除草、收获田间耕作统一,实行分品种分仓统一储存。同时,龙江县还制定了谷子产业扶持政策,县财政投入经费285万元,用于县级谷子科技示范园区新品种、新肥料研发以及县小米产业发展中心建设等项目。
绥化的海伦市属于东北冷凉区,该市市委书记王学斌表示,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释放海伦富硒农业资源潜能,重点打造100万亩富硒产业核心区和150公顷富硒产业园区,多元开发中、高端富硒农副产品。
据了解,海伦市前进乡富硒有机杂粮农业复合社,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由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变。该复合社采取无化肥、无农药的“两无”种植模式,保证基地产出作物的高品质和有机绿色。
杨海军今年承包了3000多亩土地,其中的1100亩土地种上了谷子,因其是种植能手,今年成为龙江县的谷子种植示范户,享受到了县政府300元/亩的补贴。
“我种的这1100亩谷子属于绿色食品,因为完全按照绿色生产的方法去做,从种子、化肥、农药都是按照绿色生产的规程去操作,减少了传统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有机肥、菌肥的用量。有机肥和菌肥的实际效果也确实不错。”杨海军告诉记者,绿色食品的营销环节也非常关键。如果宣传不好,还是面临亏损的风险。
杨海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地来计算,土地承包款是550元,种子化肥农药的费用是350元,车工人工的费用是150元,总的成本约1050元。除掉县里给予的300元补贴,成本还得750元。谷子亩产五六百斤,以亩产500斤计算,如果能卖到1.4元/斤就差不多够本,卖到2元/斤每亩就能挣几百元。目前一般谷子的市场价是1.1元/斤,如果他种的这些绿色有机谷子营销不成功,只能以1.1元/斤的价格贱卖的话,一亩地就得赔200元。
政府:绿色农业产业化拓销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改种作物,一些农民保持观望态度,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担心价格不稳,二是担心销售难。对此,“镰刀弯”地区的各地政府部门也都非常重视改种作物的销售问题。
“我们经过慎重考虑,通过分析市场、分析价格,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决定发展谷子等作物。”王立新告诉记者,引导农民种谷子,但是谷子的市场如何谁现在也说不准,所以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一家谷子深加工企业,制作小米酒、小米糕等,延伸产业链。
“我们还想再引进两个深加工企业做小米食品,而且和齐齐哈尔大学食品学院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积极发展电商。总之是千方百计为谷子找销路。”王立新表示。
海伦市则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的富硒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富硒产业开发办公室,提出了打造“中国黑土硒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功能农业、开发富硒产业、打造高精产品、提升农业档次”的开发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市富硒资源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
经销商:结构调整倒逼农资转型
种植结构调整也深刻地影响着农资行业。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神龙农资经销处总经理孙有刚表示,改种杂粮大豆,化肥的施用量会下降。玉米的施肥量在40~70公斤/亩,而杂粮的施肥量在10~25公斤/亩。谷子更是象征性地施点儿肥就行,用肥更少。
海伦市伦河镇中亚农资店吴跃斌告诉记者,去年突然出台的“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我在去年就提前打款购买了玉米肥料和农药,结果国家政策一变,现在都砸在我手里了。用在杂粮上的农药去年没有准备,结果今年坐失良机。”
哈尔滨市依兰县农资商会副会长王晓东告诉记者,种植玉米比种大豆的用肥多一倍还多。一亩玉米用肥在40~70公斤,大豆则20~27公斤就够。今年镰刀弯种植结构调整对农资厂商、经销商的销售压力非常大。今年化肥生产企业的产量和经销商的销量都不会像过去那么多了。依兰县当地的农资经销商今年也开始尝试推广一些高端肥料。
对于化肥用量减少,肥企和农资经销商的出路在哪儿这一问题,孙有刚认为,种植结构调整也在倒逼农资转型升级,高效肥料将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力军。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为了适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快速增加的需求,高效肥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虽然高效肥料价格相对高一点,但是收益更大,农民的投入产出比是提高的。
思考:三大问题需引起重视
记者在“镰刀弯”地区采访中,了解到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农民存在返贫风险。去年底农业部下发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突然出台,要求“镰刀弯”地区全面退出国家临储,不托底、不补贴的政策导致种植户面临返贫的风险。
龙江县黑岗乡党委宣传委员张颖告诉记者,农民买种买肥一般都是头一年就买好了,去年底国家政策出来的时候,很多老百姓的种子和肥都拉到家了,这样就造成今年不得不种玉米。
杨海军告诉记者,今年玉米每亩地的种植成本比往年低一些,约900元。在当前玉米临储取消、玉米下游市场疲软、进口替代品挤压等形势下,玉米价格还将出现下滑。按照每亩1500斤的产量计算,如果今年秋天玉米的价格跌到0.5元/斤,1亩地玉米价格是750元,这意味着每亩地要亏损150元。当地农民因为种地面积大,在自身积蓄不多的情况下,很多是贷款种地,0.5元/斤的价格将会导致龙江县至少有1/3的农民还不上贷款,来年种不起地。
为此,王立新建议说,国家收储政策的变动,应该提早决定、提早告知,为农户调整结构预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
二是国家层面需要建立农业信息发布平台。由于农作物生产周期长,一旦播种,就很难调整种植结构。所以,政府要负责统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农作物信息,如种植面积、价格、病虫害等,指导农民根据市场供需合理分配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如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美国和全球农业信息,帮助农民预测市场前景,为种植提出建议。
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我们种地不愁,种什么都能种好。只要效益好,转什么也都没问题。如果政府能给规划一下的话,我们什么都能种。关键是现在不知道转什么有经济效益,所以也没法儿转,只能还是多种大苞米。”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农业部门也希望能给予种植户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引导,但国家层面农业宏观信息的缺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地种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
“我们今年决定重点发展谷子的时候,曾经想查查全国一年需要多少万吨谷子,但是查不到这样的数据。中国一年产多少谷子不知道、我们种的这些谷子在全国占的比例当然也就不知道。这样就造成大家都很迷茫,不仅是农民,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也不知道种什么好。全国的种植信息、需求量、出口量多少、深加工了多少都没有数据可查。”王立新指出。
王立新呼吁国家层面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大数据库,收集、整理、发布、更新全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产量及需求量等信息,用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指导基层逐级制定种植计划,引导种植结构调整,避免盲目调整给农户造成损失。
三是“镰刀弯”地区水稻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不宜作为重点发展作物。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员、总农艺师于海林告诉记者,从生态角度讲,水稻不能无限制发展。“镰刀弯”地区本身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十年九春旱,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水稻对本就环境脆弱的“镰刀弯”地区无疑是雪上加霜,但今年这些地区的很多县市出台的种植结构调整规划中,都把水稻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作物。
于海林指出,种植结构调整,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2007年,齐齐哈尔水稻种植面积约200万亩,现在已经增至500多万亩。据了解,有些地方用地表水灌溉,但多数地方还是用地下水灌溉。农民反映说,原来地下水的水位比较高,现在也下降了不少。“国家出台的‘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意见,本意是为了这些地区的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把水稻作为重点发展作物。”于海林表示。
(本系列报道至此结束)

(责任郝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