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的艺术流派

知名的小麦育种家接受采访时,总是提到N年坚持不懈,会说一通专业术语,说一些有别于他人的育种方法,说到最后,他会说小麦育种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然后留下一个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这微笑太艺术了,艺术就是艺术,没必要再多说。于是,包括记者在内的普通群众所理解的小麦育种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神秘。

说小麦育种是科学、是艺术,甚至是哲学,我都不反对,甚至都很对我脾气。我希望谈哲学、谈艺术那就谈出点道道,给大家抛出点料来,别只吊人胃口,哪怕是抛砖引玉也好。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育种家说小麦育种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作为艺术,有什么艺术流派?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没有答案,偏偏我爱转牛角尖。那我就大言不惭,勉为其难,试着就这个问题掰扯掰扯吧。

所谓小麦育种的艺术性,我认为就是指科学解释不了、不容易说明的那一部分(废话,当然是)。科学是有局限的,艺术填补了科学的局限。我们把小麦育种中不好说、不好解释的那一部分归结为艺术。在此,艺术不代表不科学,而是现有科学能力有限,解释不了。小麦育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育种人对育种方法的灵活掌握和使用上。没有一种育种方法是完美的,出不出东西、出什么东西与采用的方法有关。或许,这就叫艺术。

就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来说,我将小麦育种的艺术流派分为2类:工笔画派、写意画派。工笔画派追求精确,育种方法采用系谱法或系谱法为主,F2稀播点播,株距行距严格等距,育种人作风严谨。写意画派显得粗狂,F2密植或稀植但不点播,F2选穗F3条播,不追求株距相等,育种方法多采用混选法或衍生系统法,育种人作风粗旷。

就科学性而言,两个流派均有其合理之处。写意画派的着眼点在于群体和系统,即小麦作为一种群体作物,系统间的差异远比系统内个体间的差异重要,小麦育种首选优良系统,选择就是选择优良系统,其次才是优良单株。采用混选方法,育种人可以省时省力。工笔画派不是不重视群体和系统,而是既重视群体和系统,也重视系统内个体间差异。采用系谱法,育种人可以及时调整选择方向,有利于尽早选育出优良品系。

写意画派的极端类型是没有系谱,每代都采用混选处理,直到F5或F6才选择穗行。CIMMYT采用这种方法,我称之为大写意。这种方法容易引起质疑的是如何保证目标在连续的选择世代中不丢失,或目标越来越聚焦。这可以通过大量选择接近目标的个体来解决。这种方法在F5代或F6代选择单穗、单株,一次性获得纯合高产品系的改良可能较高,而如果在早代(F3)就种植成株行或穗行,即使能够选择到纯合度较高的系,但获得高产纯合系的概率较低(变通的方法是多选)。F3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离世代,它也是一个重要的产量性状仍在累加的世代,我们不妨等它累加完毕再行选系。因此,这种方法虽然粗旷,也具备相当的合理性。

我从事小麦育种6年,基本上玩了6年系谱法。6年过去了,尽管不停地选,F6纯合度仍不理想。系谱法我玩烦了!去年和今年,我选择了大量高代单穗,相信明年纯合的高代小区材料就多了。就像宋老师说的,咔嚓选那么一下子,可能更容易出东西。

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大写意”。至少,在没有把握之前,我准备采用双规思路:即一部分混选,一部分选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