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增产:农业科技进步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科技“零距离”助力丰产增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关键环节在推广。方城县通过积极实施河南省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广大农技人员服务农民,认真履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民科技培训等职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方城县科技局局长石国强如是说。
每一个农时季节,都是基层农技人员最为繁忙的时候,今年尤为重要。今年是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在方城县实施的第一年,河南农业大学与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8家单位签订实施责任书,明确负责单位、实施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层农技服务单位。石国强介绍,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服务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工作检查,尤其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密集培训、指导与督查。
方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吴保毅说,通过加强农技人员业务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农业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农技推广的新方式、新方法,为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驻点到乡、延伸到村、服务到户,开展12期以“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为内容的新技术培训和120余名项目区、合作社、乡镇区域站负责人参加的技术骨干培训。
依靠科技进步让大田产量赶上试验田
在今年长期低温条件下,方城夏粮能够再夺丰产,除了得益于农业部门带领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气象、电力、石油、供销等部门的协力配合外,农业科技支撑和提升作用功不可没。
今年方城县选育了郑麦7698等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并重点推广了机耕深耕、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旱作栽培等关键耕作技术。“尤其是在全县3个小麦农技推广试验区内,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率、机械耕种率均达到100%。”石国强介绍。
好技术最终要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方城县依托全省试点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吴保毅说,此次试点工作示范基地建设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方城县是南阳市唯一承担小麦、玉米、生猪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的重要县份,项目基地分布在赵河镇平高台、席庄、肖营等村,麦收腾茬后启动实施玉米新技术推广试点服务工作。
“今年小麦再获丰收,并且创出成片单产新纪录,为全县开展高产创建提供了样板。”石国强介绍,“我们将依托河南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把专家在试验田的产量变成了农民大田的产量,为全省粮食大幅增产带来希望。”
科技服务“三农”解决“最后一公里”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方城县科技局以此次试点工作为契机,保障农民权益,全力为保障粮食丰产、粮食供给、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为使一大批先进的实用新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全县在推进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中,在保证机构、经费、队伍的前提下,使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健全,农技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技人员由‘说教型’向‘示范型’转变,在关键技术、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需求面前,做到技术指导到户、到点、到人。”石国强介绍。
据了解,今年以来,方城县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组建科技服务队伍17个,组织5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送科技。今年上半年,全省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
在方城县,农技员能针对农技难题“对症下药”,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也让方城农业发展驶入“高速路”。农民有了好收成,专家在小麦农技推广试验田里说农技……“三夏”时节,在方城所见所看都是繁忙的麦收景象和喜悦,再一次印证了项目实施第一年的骄人成绩。
“农技强则农业丰、农民富。随着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方城现代农业一定能谱写出新的篇章。”吴保毅说。
附:
丰收时刻,在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2000亩重大农技推广试验田内,捷报频传。经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小麦技术推广试验区平均亩产60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534公斤增加74公斤,消息令人振奋。
“今年我们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县科技局与农技推广中心联手实施的河南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相信实现方城粮食生产‘十三连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方城县主抓农业工作的副县长吴保毅信心满满。
据介绍,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粮油(小麦、玉米、花生)产业和畜禽(生猪、奶牛、鸡)产业,构建“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试点工作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合约管理制,通过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等方式,稳定提升全省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生产节本增效、增产增收,为粮、饲、经统筹,种、养、加一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探索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