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从供给侧发力 为地产果蔬找“销路”

在霍邱县彭塔乡彭塔村,返乡青年郭本佑收获的40多万斤蔬菜,同样也遭遇滞销难题。面对陈冠玉的滞销难题,苏果超市皖中区域公司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帮陈冠玉解了“燃眉之急”。

地产果蔬集中上市,供大于求仲夏时节,瓜果蔬菜大量上市,但其中不少遭遇了滞销难题。

近日,在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桃园里,满树鲜桃压枝低。然而合作社负责人陈冠玉有点犯愁,桃园里10万斤大白桃、油桃找不到销路。

“我们在2013年冬天栽了近百亩桃树,现在进入成熟期,开始大面积挂果。”他告诉记者,东陵村靠近明皇陵景区,交通方便,当时种桃的时候,打算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没想到今年桃子产量特别高,销售压力剧增。“原以为靠近景区,交通方便,桃子不愁销路,但仅靠小摊贩和游客零售,难以消化这么多桃子。”陈冠玉说,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加之连日阴雨,采摘游客减少,大量桃子找不到买家。“桃子怕雨不易长途运输,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就是亏本也要卖,不然全烂在地里了,损失更大。”在霍邱县彭塔乡彭塔村,返乡青年郭本佑收获的40多万斤蔬菜,同样也遭遇滞销难题。“眼下正是地产菜集中上市的时节,没想到我的土豆、西红柿、茄子、豆角等产品却卖不动了。”郭本佑说,今年春节的时候蔬菜行情不错,种了130多亩地,哪知道本地市场需求少、价格低,现在三分之一的蔬菜都烂在地里了。“前后投入30多万元,现在已经亏了20多万元。 ”

业内人士指出,地产果蔬集中上市,遭遇滞销难题主要原因还是产销脱节。

“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农民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造成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直跌仍然无人问津。”畅通供需渠道,缓解滞销困局畅通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是化解农产品滞销的关键。

面对陈冠玉的滞销难题,苏果超市皖中区域公司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帮陈冠玉解了“燃眉之急”。“6月20日,我们首先在滁州的3个门店设置爱心销售专区,进行了专场销售,桃子售价为每斤1.68元,除去运输成本和损耗,基本不赚钱。”苏果皖中区域营运总经理姜晓菲告诉记者,同时发动公司员工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网上推广,线上线下互动,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6月20日到28日,累计销量超过1.5万斤。”

互联网在打破信息不对称,化解农产品过剩产能中彰显出巨大威力,尤其是电子商务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为帮助郭本佑卖掉库存的新鲜农产品,农村淘宝不仅帮他在网上做起了推广,还发动霍邱村淘合伙人联系六安市区、舒城、金寨等周边农贸批发市场以及部分乡镇的学校食堂、企业食堂,从5月底到6月30日,累计帮助他销售了6万多斤蔬菜。“

目前,除了烂在地里的,我的库存已经去了一大半,只剩下20多亩的蔬菜还没有卖掉。”郭本佑说。“没有销售渠道,你种的东西再好都等于零。”郭本佑感叹,自己吃亏就吃在没有调研好市场,对本地市场的需求量和蔬菜供应量不了解,种植比较盲目,现在地产菜集中上市,供大于求,而缺少渠道向外调配也比较难,因此滞销在所难免。“等到快收获了再想起来去找市场,哪里来得及呢。”化解价低难卖,产品须适销对路每年在果蔬飘香时节,总会出现“丰产却滞销”的新闻,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量农产品找不到出路。”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葛晓滨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这一方面积极作为,主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指导和帮助。“让农产品供需信息有效对接,做好深加工和包装,建立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销售模式,是解决丰产不丰收的一个有效办法。”“农户应围绕市场需求,从供给端下功夫,在品质上做文章,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霍邱彭塔村村淘合伙人雷家传认为,现在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做市场调研,不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盲目生产最终要吃亏。“不可否认,滞销的原因是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但如果单纯认为只要信息畅通,供需有效对接,卖难自然迎刃而解,这也是不全面的。”葛晓滨认为,滞销的根子还是农产品“产能过剩”导致的供需失衡,大路货多,精品货少,消费者不买账。因此,就是要对症下药,解决供给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改变小农种植模式,大力推进种植农业合作社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陈冠玉坦言,正是靠着大型超市、电商企业的帮助,他的桃子终于找到了“一线生机”。截至6月28日,桃子已经销售了近7万斤。“明年产量可能会突破20万斤,一定要把产品品质和品牌做精做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好产品抢占市场。 ”

标签: 蔬菜 公司 滞销 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