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先推进生物燃料1.5代产品商业化


由于2代生物燃料技术仍不成熟,中国生物燃料应优先推进1.5代产品的商业化。这是记者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曰先进生物燃料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秦世平研究员表示,中国发展生物质能相对其他能源具有优先性。但目前2代生物燃料依旧停留在研究阶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非粮作物的木薯、甜高梁等作为第2代生物燃料乙醇纤维素类原料工业化前的替代原料,即1.5代生物燃料乙醇。

在1.5代生物燃料研究和应用方面,中国尚无商业化生产,但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表示,先进生物燃料技术的研发在中国已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连续发酵固体生产乙醇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相关示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已经建成了用玉米芯制备纤维素乙醇的万吨级示范工厂,为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增强了发展先进生物燃料产业的信心。但如何提高纤维素制备乙醇的生产强度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的白凤武教授认为其生产强度比石油产品强度低两到三个数量级。实际案例也证明了通过淀粉质或是纤维质原料制取乙醇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经济成本太高;下游产品分离能耗大;废水量大,也影响了其商业化生产。

秦世平表示,为加快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我国正在建设非粮原料基地和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工程。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木质能源林基地520万公顷,甜高梁原料基地50万亩,木薯类作物基地800万亩,其他非粮能源作物基地30万亩,满足年产100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年代替化右能源140万吨。

(发布:杜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