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农业现代化建设要保障农民利益

这两天大家在热议农业现代化。前不久笔者到江苏射阳县调研,发现他们近年来推进的“联耕联种”,较好地解决了小农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并且真正兼顾了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的解决。

从农业方面讲,中国人多地少,资源较少,如何保证中国人吃饱吃好,农业任重而道远。从农民方面讲,当前中国仍有接近7亿农村人口,有2亿多农户和2亿多农业劳动力,且进城务工经商的2亿农民工大多数未能在城市安居,他们的父母仍然留村务农,他们年轻时进城务工,年龄大了还可能返乡务农。也就是说,中国还有接近9亿人口与农业和农村有着紧密联系,农民家庭还需从农业中获得收入与就业机会。

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用现代的装备和技术武装农业,就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也要考虑到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均耕地很少且地块分散细碎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装备与技术水平?如何在保护农民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确实是当前中国“三农”政策的焦点与难点。

让我们来看看射阳是怎么做的。射阳是农业大县,全县有202万亩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分田到户时,为了做到公平,“好田户户分,孬田家家摊”,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且地块分散,形成了普遍的“一田多户”和“一户多田”的农田细碎经营格局。既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下田作业,也因为分散经营、千家万户各种各的庄稼,而致品种不统一,播种时间不统一,甚至播种方式也不统一,农业技术服务难以下田入户。然后由于农业经营收益有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留村务农的大都是55岁以上老年农民。老年农民因为劳动力不强,对新型农业技术的吸收能力较差,农业生产因此越来越粗放,由此影响了农业产出,降低了农业收益。

针对这样一种状况,射阳县通过“联耕联种”,将现有30亩左右“一田多户”的条田,打破田埂,连片成匡,通过协商确定统一品种,由合作组织统一耕地、播种,由农户负责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环节,从而改变了之前土地分散经营、碎片化严重的格局。

并且因为大马力机械可以由此下田作业,使秸秆还田变得可能。通过联耕联种,在不排斥农民、不流转农户土地的情况下,提高了农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减少了农民的农业支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产出,真正释放出了农业生产力。

自2013年8月开始推进“联耕联种”以来,全县已有数十万亩耕地加入“联耕联种”,农业机械化程度在短期内有大幅提升,以水稻机插和小麦条播为代表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迅速普及。“联耕联种”尤其受到家庭劳动力比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的极大欢迎。

射阳县“联耕联种”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在不排斥农民尤其是劳动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的情况下,通过破田埂,推进机械化,将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起来,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力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择要有三: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进城,三是土地承包者与经营者分离。

生产力的快速变化要求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相应调整,射阳县通过破田埂,方便了大型农机的作业。大型农机作业不仅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而且可以做到秸秆还田,可以容纳机插秧、条播小麦的新型农艺,而且通过统一种子,统一耕种,而使病虫害同防同治、稻麦水肥管理、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落地都变得容易。

与射阳县不同,湖北省沙洋县主要是丘陵地区,每块土地的面积都不大,分田到户时,为了做到公平,沙洋县的土地分得更加细碎,往往是一户十亩地分在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大大小小七八块。过去农村劳动力有剩余,且机械化程度不高,肩挑人扛,承包土地分散一点无所谓。到了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后,劳动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就种得很累,农民希望能将自己分散细碎的土地集中在一片、最好是一块。沙洋县因此借正在推进的农村土地确权引导农户按户连片耕种。

按沙洋县农民的说法,若将之前分散在不同方位的承包地按户连片集中到一块,劳动投入和生产成本可以降低1/3以上。最为重要的是,土地集中在一片,可以方便机械下田作业,使体力较弱的农村老年人和妇女照样可以种好田。

无论是“联耕联种”还是“按户连片”,仅仅对土地关系略作调整,即可释放出巨大的农业生产力,且这种释放出来的农业生产力完全不排斥体力较弱的已成为农业主体的老年人和妇女,从而可以兼顾农业的发展与农民的农作与收入。

笔者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不应是排斥农民、让农民退出农业、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做法,而应是这样为千家万户普通农户提供服务的做法,“三农”政策应当兼顾农业与农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