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将达90%以上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把农业机械化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6月,吉林省历时三个多月的春耕生产划上句号:玉米的机播水平达到94%,水稻的机插水平达到79%,作为结构调整内容的杂粮杂豆机播面积也接近1000万亩。在春耕生产中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机械化程度,确实令人振奋。


2020年:吉林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将达90%以上
也是6月,吉林在农业机械化上还有个让人鼓舞的消息:农业部为吉林“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授牌。这是对吉林多年来不懈努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肯定,也是对吉林的新期待。吉林由于有了上一轮全程机械化的经验,为示范省的建设奠定的基础。
早在2007年10月,吉林省农机部门就在九台市西营城镇榛秸泡村启动了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省政府将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为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工程、增产百亿斤粮食的保障工程等给予重点支持。每年拿出1亿元以上的资金与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配套使用。这一系列举措为吉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有统计显示,在2007年之前,吉林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0%,通过推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到2014年达到76%。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后,先行一步、成绩斐然的吉林省实至名归地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
在示范省建设中,吉林着力于政策建设,省政府将推进示范省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三五”规划等,组织全省合力推进;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等项目,在“十三五”期间,每年拿出3.6亿资金支持。在组织层面,建立了上下协调、责任联动的整体推进机制。
上一轮的全程机械化,吉林在薄弱点上实现了突破: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2007年,以机械化插秧为例,当年一台6行乘坐式插秧机销售价格是10万元左右,中央补贴3万多元,省里补贴2万多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2006年全省水稻插秧机只有2700台,随后就以年均近5000台的速度增长。在示范省的建设中,吉林继续发挥补贴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将补贴品目调减到22个,全部聚焦到粮食生产上;将补贴机具重点全部向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聚焦,加快弥补全程机械化“短板”和“薄弱点”;将补贴对象、范围、数量和操作时间全部敞开,实施普惠连续的购机补贴政策。如今在吉林,无人机植保、收获后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全程机械化关键在于主体建设。在上一轮的建设中,吉林的一大经验就是将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建设主体,七八年间培育了7000多个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示范省建设中,吉林抓主体更讲究按区域布局、梯次推进,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装备建设。按照“一乡一个示范区”的布局,在全省粮食主产县的每个乡镇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按照“一乡一合作社”的布局,在粮食主产县每个乡镇街,扶持建设一个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全省共建设500个合作社。同时,优先安排17个县(市、区)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实施农机装备建设和机具库棚建设。
吉林提出,到2020年,全省粮食主产县平均每个乡镇将有一个全程机械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0%以上。吉林的全程机械化示范令人期待。 (中国农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