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恒丰刘海明:微生物修复将占据治理土壤污染的主导地位

2013年在湖南发生的“镉大米”事件仍历历在目,今年“毒土地”、“毒蔬果”又遭到持续曝光,土地污染引起多方强烈关注。据2015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至少有近3000万公顷的受污染土地,其中严重土壤污染区高达320个,占地约538万公顷。此外,镉、汞、铅等重金属含量也严重超标,尤其是镉污染,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一度超过50%,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目前的土壤污染现状,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相继出炉。除了“十三五”规划中“减肥减药”,5月31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为土壤修复列出了一个时间表,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耕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将得到基本保障。并明确指出2017年底前出台有关责任追究办法。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危害,从而恢复原有的功能。简单说来,修复一般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三大类。但是由于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单靠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不仅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而后产生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不容小觑。初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从而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健康风险。

一直致力于土壤修复,并以创建绿色生态农业为目标的北京航天恒丰总经理刘海明表示:“目前我国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相较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安全性能高、费用低廉等特点的生物修复将成为治理土壤污染的重头戏。而微生物降解有机化合物的巨大自然容量是生物修复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修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可以达到减肥减药的效果,缓解土壤的进一步污染,还能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被称之为一种无毒有效、环境友好的技术。”

对于微生物为何能发挥如此大的功效,刘海明告诉记者:一方面,微生物菌剂不仅可以将高毒性的Cr6+还原为低毒性的Cr3+来降低其危害,也能通过改变重金属的稳定性,来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除此之外,微生物菌剂还能够利用有效的营养和能源,在土壤滤沥过程中通过分泌有机酸络合并溶解重金属,从而降低重金属毒性、溶解和降解土壤重金属;另一方面,微生物活菌在进入土壤时,能够调控土壤新陈代谢,形成腐殖质,进而改善土壤、增加肥力,提升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随着‘土十条’的发布,以及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与成熟,微生物目前在修复受污染土壤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受到日趋广泛的关注。毋庸置疑,生物修复下的微生物菌剂也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刘海明表示。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