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基金从源头让创新强起来——解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未来五年,承担着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培养人才和团队、推动学科交叉等重要职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如何布局才能为培育源头创新能力提供战略支撑呢?

6月14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和副秘书长韩宇介绍了《规划》的有关情况,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瞄准“三个并行”

为了给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奠定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础,《规划》提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科学基金要助推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与科技发达国家“三个并行”。

何为“三个并行”?《规划》明确指出: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即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的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学科体系更加健全,奠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学基础;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即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可与诸科技强国相媲美的众多里程碑式贡献,形成若干引领全球学术发展的中国学派,助推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即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有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源头创新工作,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供源头支撑。

“‘三个并行’是对我国基础研究数量和质量水平提升的整体描述。在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项‘并行’的实现程度有所不同,是一个积叠、渐进的循序发展过程。”高文解释说。以“总量并行”为例,《规划》确定的实现参考指标为:经费投入方面,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比例显著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经费达到与合作对象大范围等同体量;论文总量方面,进一步缩小与美国差距;论文影响力方面,论文总被引用次数居全球第二,高被引科学家占全球10%,篇均被引用次数接近世界均值。

高文认为,“三个并行”与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相呼应,“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重点资助118个优先发展领域

在学科均衡布局的基础上,规划遴选了118个优先发展领域和16个综合交叉领域加强研究部署,鼓励科学家结合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探索创新。

记者注意到,118个优先发展领域包括暗物质寻找和宇宙线探测、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等,分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8个科学部。

“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促进主要学科在重要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同时,鼓励探索和综合运用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谈到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的原则,韩宇概括道。

对于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从衰老机制到老年医学的转化医学研究等跨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规划》则以促进基础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为制定重大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指南以及重点领域战略部署提供指导。

“可以肯定的是,各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将成为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和重点项目群立项的主要来源。”韩宇指出。

18项具体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十三五”期间,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高文认为,科学基金更应超前部署,并确保各项任务与目标能够顺利实施、实现。

《规划》从保障投入增长、加强战略管理、建设法治基金、强化经费管理、完善资助管理、强化信息支撑、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学术生态8个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保障措施。例如,在经费管理方面,遵循基础研究规律,构建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管理新机制;在资助管理方面,完善评审质量控制机制,促进评审业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在优化学术生态方面,强调维护科研诚信,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戒并重的科学基金体系……

高文坦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约200人的工作团队,要想管理好248亿元人民币的项目经费,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动员科技界共同支持基础研究发展,促进社会理解科学基金工作,为规划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指南,我们必须明晰责任、合理分工、把控过程、强化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能够落实到位并取得预期成效。”高文一再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