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14.812,叫板《自然》子刊

我国《细胞研究》影响因子达14.812,叫板《自然》子刊

从籍籍无名到国际一流,《细胞研究》只用了短短10年。10年前,这份期刊的影响因子只有3.426。

近日,美国汤森路透2015年度刊引证报告(JCR)显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4.812,甚至超过了《自然》和《细胞》的两份子刊,稳居亚太地区生命科学类学术期刊第一。

从籍籍无名到国际一流,《细胞研究》只用了短短10年。10年前,这份期刊的影响因子只有3.426。影响因子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项客观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众所周知,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期刊要想争取到国内好的稿源很难,而要让国外知名科学家把可能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论文转投,更是难上加难。

这样的跨越式发展,《细胞研究》是怎么做到的?

放下身段,真正服务于科研和科学家

“坦白地说,我在美国从未听说过这份期刊。”2006年,时任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科学编辑的李党生博士,受当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裴钢的邀请,回国担任《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

就在大家以为李党生要出什么“狠招”之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帮着国内科学家在其他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细胞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他就先从身边的课题组长做起。李党生深谙这些国际顶尖期刊选择稿件的标准,他耐心细致地提建议,包括如何组织文章架构,如何应对审稿意见,不同层次的期刊需要怎样的实验设计等。不少课题组长在他的帮助下发表了文章,“欠”下了编辑部人情。

还有让人看不懂的。编辑部人手紧张,一向很少出差。李党生却走访了国内不少实验室,参加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项目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通过和研究人员面对面交流,实现了编辑和科学家的直接对话。与以往在编辑部坐等论文不同,他每次都能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论文“线索”。

2007年2月7日,《细胞研究》在线出版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陈正军课题组关于DNA修复的一篇原创性论文。这是一篇相当于《细胞》子刊水平的文章,因审稿中受到不公正对待,未能得以发表。李党生对于身边科学家手头上的好文章再熟悉不过,一得到消息就主动和陈正军研究员联系,将这篇优秀的论文在《细胞研究》上发表。李党生还承诺,要将这篇文章推荐到国际知名期刊上进行点评。果然,文章发表后得到了《细胞》和《自然细胞生物学》的同时点评,如此一来,这篇文章获得了比发表在国外大刊上更多的关注。由于这篇文章的示范作用,此后《细胞研究》又陆续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原创论文。

快速通道,保障我国科学家话语权

随着巴西奥运会的临近,寨卡病毒也成为了热词。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的罗振革研究员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秦成峰研究员,合作的关于寨卡病毒的垂直传播以及对子代动物脑发育的论文4月24日投到《细胞研究》,3天之后就接到编辑部审稿意见,5月13日上网。就在同一星期,国外类似论文发表在《自然》和《细胞·干细胞》上。

刊登如此高水平的论文,正得益于编辑部建立的“快速通道”。为保障我国科学家的话语权,对于一些有高度创新性的原创成果,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顶尖期刊的文章,编辑部可以提供优质快速的审稿,最快72小时就可返回审稿意见,经过一定的修改快速发表。不少走“快速通道”的文章从未在其它刊物送审过,更加考验编辑独立判断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编辑部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包括3个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后,去年还引进了一位资深课题组长。

2013年浙江大学一名教授投稿了一篇有关中国鳄鱼基因组方面的文章,由于国外有类似文章也在送审之中,这位教授不仅要求加快审稿速度,还提出要回避34个审稿专家和32家科研机构。这是非常罕见的要求,编辑部最终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他的文章比竞争对手提前发表。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优质服务,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主动把文章发给编辑部。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创造历史

2013年,《细胞研究》实现了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0的历史性突破。当时的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暗自担心,“国际上不少期刊都处于下滑期,不知道这超过10的影响因子能否持久,没想到这个数字还能一直往上长。”

如今,《细胞研究》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青睐,海外科学家占了投稿数量的一半。编辑部面向全世界建立了一个专家“蓄水池”,每年有40位国际知名专家参与点评,许多培养了深厚情谊的科学家也非常愿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关键时刻帮期刊快速审稿。

对于《细胞研究》所创造的科技期刊奇迹,李党生深有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科研投入的持续增长,给期刊发展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当年裴钢院士为了支持期刊,倡导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研究生,只要在《细胞研究》上发表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李党生也清楚记得,李林告诉他,“生化所只做后盾不做婆婆”。没有负担轻装上阵,这才有了今天的更大突破。

相关链接:《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以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高质量原创性研究论文、权威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上海观察 2016年6月16日 城事

作者:黄海华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