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意见
小麦丰收在望,夏玉米播种即将开始。为确保秋粮丰产丰收,根据我县生产实际,提出夏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意见如下:
一、选用适宜优种
由于热量资源限制,加之今年我县小麦收获期预计推迟,夏玉米品种应尽量选择生育期在100天之内的中早熟品种,如郑单958、三北21、中科11、丰玉4等,并在6月22日之前播种完毕,以确保夏玉米能够正常成熟。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县单粒精播面积不断扩大。单粒精播省去了间定苗环节省工省力,是今后玉米机械化播种的发展方向,但单粒精播“一穴一粒、一籽一苗”,对种子质量要求很高,在选择优种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用芽势高、活力强、高质量的种子,以确保出苗整齐、均匀、茁壮。
二、抢时早播,提高质量
抢时早播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的重要环节。小麦收获后要及时进行铁茬播种,争取在小麦收获当天完成夏玉米播种,播后应立即抢浇蒙头水,确保夏玉米一播全苗。提高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齐、苗壮和保证种植密度的关键环节。一是在上茬小麦收获时,最好选用有秸秆粉碎和切抛装置的收割机进行作业,小麦留茬高度一般不要高于15厘米;小麦秸秆成垄或成堆堆放的地块,在夏玉米播种前要将麦秸均匀散开或清除;二是做到播速均匀。速度掌握在3-4公里/小时,播种深度3-5cm,做到一次播种匀、齐、全,深浅一致不漏籽;三是合理确定行距。一般采用行距60厘米等行距种植形式。
三、科学合理密植,奠定增产基础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近年来,部分农户在留苗密度上,不顾品种特性、土壤情况,田间留苗随意性较大,有的地块留苗密度过小,导致个体产量提高,群体产量下降,有的地块留苗密度过大,致使玉米穗小、粒少、秃尖空秆率明显增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力确定适宜密度。一般株型紧凑的品种留苗密度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肥水条件好、地力水平高的地块宜密,肥水条件差、地力水平低的地块宜稀。一般亩留苗在4000-4500株,生产条件差的地块可取适宜密度的下限,生产条件好的地块可取适宜密度的上限。耐密型品种可进一步提高至4500-5000株。
四、搞好宣传培训,科学施足种肥
夏玉米因抢茬早播,不能施入基肥,因此要施足施好种肥。在种肥施用上要注意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方法等,在施用种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用氮磷钾复合肥作种肥;二是种肥用量不宜太多,太多不仅容易烧苗,也会造成肥料的浪费,一般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左右为宜;三是种肥一定要与种子分开施用,应距离种子5厘米以上,以免烧苗。四是“一炮轰”底肥,每亩施用量控制在70-80斤为宜,由于此种肥料含氮量高,前期玉米生长量大,在玉米拔节期,应喷洒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以防止后期发生倒伏危险。玉米苗期一定要注重水分管理,做到合理施肥、适期浇水,达到以水调肥、以肥保水、肥水并进,最大限度提高肥水利用率,保证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五、防治病虫草害,实施统防统治
1、播种期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播种期是病虫草害预防的关键时期,应重点预防根腐病、黑粉病、丝黑穗、地老虎、蝼蛄、杂草等。主要措施:一是推广种子包衣。建议购买包衣种子,或选用经正式登记的玉米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二是种子药剂拌种。对未包衣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防虫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2两加50%多菌灵粉剂1两,兑水2.5公斤,拌种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玉米黑穗病、瘤黑粉病等土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的发生。拌种时要注意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分两次完成种子处理。三是封闭除草。杂草防控在玉米播后苗前,亩用甲草·莠去津250克,兑水30公斤(2桶)喷雾,达到封地杀草的效果。
2、苗期病虫草害防治
一是害虫防治。对于蓟马、蚜虫、瑞典蝇等害虫,注意防治早播和带茬播种的田块,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棉铃虫、黏虫等害虫,可用1%的甲维盐、4.5%高效氯氰菊酯药剂进行防治;对于玉米耕葵粉蚧,可用内吸性杀虫剂,亩用药液75~100公斤,去掉喷头盖,点喷玉米茎基部,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二是病害防治。对于玉米粗缩病,注意小块田、早播田、周边环境杂草较多的地块,要清除杂草,减少毒源和虫源。玉米出苗后集中防治一次灰飞虱,可亩用5%啶虫脒15毫升,兑水15公斤(1桶)进行喷雾防治;对于玉米褐斑病,可在玉米4~5片叶,防治苗期虫害的同时,加入70%甲基托布津杀菌剂1两。三是杂草防除。对于播种期未喷施除草剂或封地效果不好的地块,在玉米4~5片叶、杂草3~4片叶时,可用30%地洁2两兑水30公斤(2桶)喷雾防治。注意要尽量在玉米5叶期以前喷药,玉米5叶期以后应戴防护罩定向喷雾,尽量不使药液溅到喇叭口内,以免产生药害。有机磷药剂处理过的玉米对该类除草剂敏感,两类药剂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六、及时查看苗情,适时间苗定苗
夏玉米播种后,要及时查看出苗情况,适期做好间定苗。夏玉米宜进行“早间苗、适当晚定苗”,早间苗可减少由于植株拥挤而造成相互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有利于培育壮苗;适当晚定苗,可躲过病虫为害盛期,避免由于定苗早而引起缺株。一般3~4片可见叶时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原则是去除小弱苗、病虫苗,留整齐一致的健壮苗。对缺苗地方,可在同行或临行就近留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