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开辟粮食产业新路径
发表日期:2016-06-14 10:16AM 阅览次数:
国家“十二五”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展出的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板材。刘 慧摄
色选机是大米加工过程中去除杂色米和腹白米的重要设备,图为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色选后的大米成色。刘 慧摄眼下正值“三夏”农忙,生产形势喜人,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比如粮食加工浪费、秸秆焚烧等。这些老问题悬而未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粮食加工业普遍存在成品率低、食用率低、利用率低、效益低、产业链条短的“四低一短”问题,粮食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必须用科技创新抢占粮油加工制高点,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正行说。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粮食行业探索的脚步正在加快。
推进绿色粮食产业发展
我国过度加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据测算,小麦过度加工每年损失粮食约50亿斤,稻谷过度加工每年损失粮食70亿斤以上。谷物50%以上的营养附着在皮层和胚芽上,过度加工造成谷物营养严重流失。
倡导适度精准加工,发展全谷物加工、保全谷物天然营养成分正成为一种趋势。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认为,大力推进绿色全谷物口粮工程,要把“适度、营养、健康、方便”作为发展方向,提高纯度,合理控制精度,提高出品率,保存原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居民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至400克。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全谷物写入国家膳食指南,有助于全谷物口粮工程的顺利推进。
“目前全谷物食品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粮食加工业面临很多技术难题。要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全谷物食品品质评价和品质改良体系,注重新技术在全谷物食品开发方面的应用,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研究谷物的适度加工。”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卞科说。
国家粮食局粮食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谭斌多年来一直从事全谷物食品的研究开发,他们研发的苦荞挂面、高粱挂面、青稞挂面等杂粮产品系列,克服了传统杂粮不含面筋蛋白的技术难题,去年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糙米、速食糙米粥今年在江西、山东等地上市销售。 “全谷物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杂粮杂豆食品需求增加,带动边远地区、高寒地区农民种植杂粮杂豆。全谷物加工业有望成为粮食行业新的增长点。”谭斌说。
精深加工拓展市场空间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塑料,制作出的一次性纸杯、餐具等产品在使用后可堆肥降解,这是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淀粉改性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公司董事长张先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年产6万吨生物基材料,生产的生物材料可替代普通石化塑料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化妆、餐饮具等领域。
“目前国内粮食加工多停留在葡萄糖、氨基酸等附加值低的传统工业上,向新型环保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是未来的趋势,这样才能提高粮食附加值,带动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张先炳说。
在玉米深加工行业深耕多年的中粮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看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玉米深加工带来无限发展空间。用玉米加工成淀粉、酒精、果葡糖浆等初级产品可提高附加值1至2倍;加工成柠檬酸、赖氨酸等中级产品可提高附加值3至10倍;加工成酶制剂、苹果酸等高级产品可提高附加值10至20倍;加工成威兰胶、谷氨酸、黄原胶等更高级产品可提高附加值20倍以上。
“全球玉米深加工产品近4000种,我国玉米加工产品不到1000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我国应该抓住消费升级的机会,用工业化思维加快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岳国君说。
做好“秸秆经济”大文章
我国每年可生成9亿多吨秸秆,大量秸秆被弃置田间地头甚至一把火烧掉。现在随着科技研发水平的提升,发展“秸秆经济”,利用秸秆做肥料、饲料,生产人造板材、生物燃料、木质纤维素,可以提高秸秆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的无甲醛生态环保板材,可以满足装修、家具、地板、吸音板、写字板等生产需要,这是万华生态板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公司工作人员龚茹告诉记者,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公司生产的人造板供180多家家居企业使用。
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绿色能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生物质燃气运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已经建立起生物质工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可以利用稻壳、秸秆等做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气,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
纤维素燃料乙醇是我国近年来力推的生物质能源利用项目。秸秆中就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中粮集团2014年研发成功的5万吨级的全套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可将农作物秸秆中的五碳糖、六碳糖全部发酵转化,还开创了燃料乙醇、生物电的醇电联产模式,在生产燃料乙醇的同时,将很难利用的木质素用来发电,使秸秆得到充分利用。
“在推进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同时,我们还在开发木质纤维素生产有机酸、氨基酸的技术,进一步提升秸秆附加值。”岳国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