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蔬菜大棚助推产业升级
发表日期:2016-06-02 10:17AM 阅览次数:
露天改设施,旧棚改新棚,蔬菜大棚不断升级换代
寿光目前正在推进的蔬菜生产“两改工程”,是指露天改设施,旧棚改新棚。寿光市副市长王惠玲说,推进“两改工程”,目的是推进蔬菜大棚升级换代,建设最新式高标准蔬菜大棚,进而改进大棚蔬菜生产方式,构建高标准大棚蔬菜生产体系。
大棚具有保温、保湿和充分利用光照的作用,能够给予蔬菜种植适宜的生长环境。寿光“两改工程”,一是为了继续挖掘设施蔬菜生产潜力,二是为了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
露天改设施,主要是挖掘生产潜力。据估算,目前寿光市还有11万亩耕地适宜种植蔬菜,如果全部建成大棚,每亩至少增收2万元,每年全市农民直接增收20多亿元。
旧棚换新棚,旨在推进第五代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那么,新式大棚与旧式大棚相比,有哪些优势呢?据了解,新式大棚作为旧式大棚的升级版,从长、宽、高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五代大棚长度普遍达到150米,宽达到17~18米,高可达7.5米,棚内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基本是旧式大棚的两倍。
“寿光市从1989年开始小面积试用冬暖式蔬菜大棚,农民在生产中不断地调整、改进、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的大棚形式。在线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民不断地加长、加宽、加高大棚。目前的第五代大棚也是在农民认可的棚型的基础上,政府加以推进。在旧棚改新棚的过程中,政府给予每亩200~5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寿光市蔬菜技术指导站站长刘立功说。
由于新棚是在原有土地上将旧棚整合,土地流转是“两改工程”的前提,寿光市探索出了土地流转的“四种模式”,即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整体流转;户与户之间自发进行土地交换;“反租倒包”,统一规划流转;鼓励有种植经验的农民抱团跨区域流转。土地利用率提高,规模种植才能成为可能,高标准大棚才能建立起来。
新式大棚更大更自动化,农民管理更轻松
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是个传统的蔬菜种植村,村里900亩耕地被划分为340个蔬菜大棚。“去年经过村集体统一规划,流转土地,340个旧式大棚全部被改造为160个新式大棚。”村委会主任桑相德说。
经过改造的新棚,把原有的340个旧棚棚前棚后的闲置面积都利用起来,加上减少了大棚的两个南北墙体的占地,棚地面积整体增加了四分之一。“棚内面积增大,一些机械化的设备,如水肥一体化机器、卷帘机、放风机都有条件安装上,自动化生产的程度更高、极大减少了劳动力。”桑相德说。
随便走进一个农民家的大棚,棚长一眼望不到头,农户朱翠玲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家只有这一个棚,正好是原来两个棚的占地面积。新式大棚的保温保湿效果更好,而且采光利用更充分,由于温湿水肥控制得当,病虫害也比往年要轻。由于新棚的棚体大,农户在里面基本是开着电动三轮车作业,采摘的劳动力也减轻了不少。
这样一个配备了自动化设备的新式大棚成本多少?朱翠玲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钢结构的棚体建造价18万元,水肥一体化设备2万元,自动卷帘机一套4万元,棚膜每年4000元。而收益如何呢?亩均种植产量提高了30%,用工省了近一半,朱翠玲家种的是圆茄,3~4天采摘一遍,2016年春节前后的两个月,收入超过了14万元,尽管新式大棚的前期投入并不低,但一年差不多就能回本了。
“现在大棚蔬菜的病虫害管理都是以预防为主,农药使用的很少,生物肥使用得当,化肥也用得越来越少,茄子长出来又黑又亮,卖相好,价格也低不了。”朱翠玲说。
信俊仁,寿光市农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年54岁的他见证了寿光蔬菜大棚的发展。“1989年开始,我们在孙家集三元朱村开始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一开始农业局的干部们在各村宣传大棚的好处,号召农民们建大棚。当年建起的17个大棚平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这在当时成了爆炸性新闻。渐渐地农民认识到大棚的巨大效益,不但自己主动修建大棚,还不断琢磨大棚的升级改造。现在的第五代新式大棚,不是政府理论规划的结果,而是农民自己劳动创造的结晶。”信俊仁说。
集成前沿技术,高端蔬菜温室引领发展方向
寿光市一年一度的蔬菜科技博览会是蔬菜领域的盛会,也是最新的蔬菜成果转化交流的平台。除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技术在这里集中展示,还有温室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展台。
寿光市蔬菜技术服务协会会长孟祥昌说,在寿光,有适合农民生产用的钢架结构大棚和混合结构大棚,也有适合农业园区、农业企业的玻璃温室,前者的成本适中,而后者是最新前沿技术的集成使用。
在寿光市蔬菜产业集团的园区内,和农民家的大棚相比,这里的高端蔬菜种植温室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东西长137米,南北宽52米,总面积7142平方米,实际种植面积6000平米。核心设备均为荷兰或以色列进口,页岩栽培,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之一。全年气候由计算机控制,并配有二氧化碳补气系统、水循环处理系统、滴箭自动化灌溉系统、植物补光系统以及完善的植保方案。在这里生长的西红柿达到绿色AA级,年产值360万吨。这种高端蔬菜模式的成功种植,一方面是一种技术示范,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未来蔬菜行业的发展方向。
棚栽蔬菜还有创新形式,如“阴阳棚示范区”,这是利用光照方向的一致性,在大棚向阳面种菜,阴面种食用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这种棚室种植模式一般只能在农业园区中才能实现,一般农民家很少有能力实现阴阳棚,关键是要同时掌握蔬菜和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刘立功说。
寿光大棚的升级只是寿光蔬菜种植工艺进步的一个缩影。随着种植、管理、营销模式的升级完善,寿光蔬菜不断向低碳、节能、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迈进。这些科技成果,无不彰显高端农业科技含量,同时也代表着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