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厅长:把发展战略基点转到创新上

河北省科技厅长:把发展战略基点转到创新上

王志欣

编者按: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释放发展“第一动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要将“第一动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需要全国上下“比创新、学创新、敢创新”。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更要落后。为此,《中国科学报》将聚焦地方科技创新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实效,展示各地“比、学、敢”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为新一轮“双创”热潮提供舆论支撑。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冯建平

“河北省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主动地谋划好落实好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项任务。”该省科技厅长王志欣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说。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科技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精准突破的既定战略,真正把河北发展的战略基点转到创新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七大突破 助力创新

2015年,河北省科技系统以“谋工作上心、干事业上瘾、抓落实上劲”的精气神,攻坚克难,着力在科技体制改革、京津冀协同创新、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大众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成果等七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力。

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河北省密集出台了“创新28条”“科技改革119条”“创新创业15条”“知识产权18条”“科技金融16条”等一批科技新政,破除了一批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围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省积极谋划建设的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被纳入了《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指导意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并写入北京市“十三五”规划。

该省还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北大创业训练营等,建立了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三中心”和科技金融、科技资源“两平台”,连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省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在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方面,王志欣介绍,目前河北省省级以上高新区达29个,石家庄高新区跻身全国20强;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国家队”。一批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相继建立,为贯通产业链、打通创新链、提升价值链闯出一条新路。

谋局总体 把握关键

“从总体上讲,河北省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研发投入低、转化能力弱、创新主体少、创新人才缺等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王志欣说。

他表示,突破瓶颈、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必须更加主动地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作用,更加主动地谋划好、落实好科技创新发展的各项任务。

要突破瓶颈,王志欣认为,就要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关键点、打好总体战。

打好这一总体战役,关键要“聚焦主基调、把握主旋律、唱好重头戏、打好组合拳”。

聚焦主基调,就是围绕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落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把握主旋律,就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制度、科技成果产权及收益分配制度,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唱好重头戏,就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科技创新催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努力抢占未来市场竞争制高点。

打好组合拳,就是深入推进部省会商、协同创新、部门联动、环境创优,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大合唱”。

精准发力 实现攻坚

同时,王志欣认为,破解创新难题,还要在战术上坚持精准突破、抓住发力点,打好攻坚战。其中包括五个“精准”:

精准发力抓专项。组织实施大数据应用、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创新等六大科技专项,力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5~8个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研发推出50个重大新产品,培育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

精准服务抓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产业5年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5年成长计划等工程,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量身定制服务。2016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80家,成建制引进50个创新创业团队,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精准定位抓平台。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N”的布局,全力推动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同时,协助有关部门,推进石保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力争一批省级高新区晋级国家队。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力争新增4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精准对接抓共建。围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机遇,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定位和创新布局,实施三个行动,强化四个对接,深化五个共建,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精准施策抓双创。利用京津众创空间品牌输出,支持科技型企业、高新区、高校院所等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2016年,重点引进百名京津创业导师,培育百名省内创业导师,认定百个省级众创空间,引进百家创投机构,开展百场创业培训、大赛等,培养造就一批创业团队和创新主体。

《中国科学报》 (2016-05-24 第1版 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