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结构调整重点

水稻:稳面积与提品质并举,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
小麦: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玉米: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
大豆:因地制宜开展粮豆轮作,东北地区扩大优质食用大豆面积,稳定油用大豆面积。黄淮海地区以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为重点,适当恢复面积。
薯类杂粮:适当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改种耐旱耐瘠薄的薯类、杂粮杂豆。
棉花:加快选育耐盐碱、抗性强、宜机收的高产棉花品种,集成配套棉花生产机械移栽收获等技术。
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生产。稳定长江流域油菜、花生面积和黄淮海花生面积,因地制宜扩大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面积。因地制宜发展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油葵、芝麻、胡麻等小宗油料作物,积极发展高油玉米。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用牡丹、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
糖料:着力提高单产、提高含糖率,增加产量、增加效益。加快选育高产高糖抗逆及适宜机械收割的新品种,大力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集成配套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蔬菜:统筹蔬菜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菜园子”生产,巩固提升北方设施蔬菜生产,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推广节水环保和绿色防控等技术,建立系统完整的从田间到餐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饲草作物: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逐步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北方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等饲草,南方地区重点发展黑麦草、三叶草、狼尾草、饲用油菜、饲用苎麻、饲用桑叶等。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