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机器换人”助力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田畴沃野间,处处可见驾驶着收割机、拖拉机驰骋沃野的农机手们。与此同时,浙江省湖州市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持续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短缺、规模经营不足、科技推广缓慢等问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元化、立体化、全程化的大农机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湖州农业风景这边独好。

现如今,湖州市已初步搭建起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机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从春耕到冬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局面,水稻耕作、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植保、烘干机械化水平也快速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发展到169个,各类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45家;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超过36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39%;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16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新增粮油栽植、收获烘干等各类农机具5000台(套),新增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3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今年,湖州市将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推进行动,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与领域的应用。

机声隆隆收割忙“机器管家”大显身手

去年10月中旬,晚稻飘香,正值收获季节。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们驾驶着联合作业机在田间忙碌着。“只要把准方向,它自己就能往前跑,省时省力。”刚完成早熟晚稻收割的合作社负责人孙梅金,说起手上这台联合作业机的效率,他满脸喜悦。“以前一亩油菜田播种、开沟至少需花费两天以上的时间,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了。”孙梅金告诉记者,与传统的铁锹、锄头等农具相比,这台联合作业机一天作业50多亩不是问题,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开沟作畦,全部水稻秸秆深埋还田,都是一气呵成。孙梅金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也是当地响当当的农机能手。 2009年,他看准农业机械化种植的趋势,联合当地供销社和7个种粮大户成立吴兴尹家圩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托管式、全程式和菜单式三种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机耕、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大米加工等服务。”孙梅金说。目前,他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0余台(套),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去年,合作社为786户农民提供服务,累计作业面积达4万多亩,净收益超过100万元。

去年以来,湖州市开展了水稻机械化栽植百日攻坚行动,坚持机械化育插秧与机直播“两条腿”走,大力引进插秧机、直播机等装备,通过推广示范、技术培训,开展多点演示、强化指导服务,全市建成育秧中心95个、栽植机械发展到601台,去年共完成机械栽植面积36.24万亩。围绕机械化栽植增点扩面,湖州市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重点,培育水稻机插、机直播技术应用和服务主体。同时,充分利用农机补贴、规模种粮补贴、项目资金等扶持政策措施,指导机械装备的购置配备,强化农机化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着力推广应用水稻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水稻直播技术,加大对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统一育插秧、机械化直播作业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奖励,全面提升水稻栽植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

农机农艺有效融合 新型农机助力春耕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应用,不仅解放了农民,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体会到了科技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据介绍,大中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性能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传统农业机械,钢架大棚、玻璃温室逐步取代简易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农用无人机、智能控温控湿设备等融合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农机装备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提升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不是多买几台机器那么简单,农机与农艺必须有效地融合起来。”市农机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的集成,突出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推进粮油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在提升机械化整体水平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农机利用率和服务效益对农业“机器换人”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9家。今年,湖州市围绕粮食功能区建设,大力培育与功能区相配套的水稻育秧、粮食烘干、维修等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为广大家庭承包经营户开展机插、机播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等作业服务,提高“机器换人”效率和效益。

为助推春耕备耕生产,各地农机部门也早已行动起来,积极组织农机维修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场院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和指导农户做好农机具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农机具以良好性能状态投入春耕备耕生产。新机具展示、技术培训、农机打假……一项又一项保姆式服务被应用到春耕生产中,受到农民欢迎,也成为了田野中的一道别样“风景”。

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农业劳动力投入。以水稻和茶叶产业为例,生产劳动用工分别比10年前节省一半以上,农业“机器换人”成效显著。接下来,湖州市将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促进农机化更加均衡、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预计到明年,全市农机装备将新增3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5%,各主导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借力智能化装备“智慧农业”精准发力

日前,当记者走进吴兴区八里店南片水产养殖户凌淦荣的丰溢水产养殖基地,鱼塘上布满了各种物联网养鱼技术的先进装备:自动投食器、全景探头、远程控制增氧泵,还有潜在水底的水质感应器……“这两年,在设备投入这块已经花了80多万元。”凌淦荣笑着说,“一只水质感应器老款的1万块,新款的2万块,有点‘烧钱’,不过‘烧’得值啊,今年就能收回了。” 去年初,他又投资了280万元购买一套最新的智能化养殖装备,在鱼塘进行高密度循环流水养殖,到下半年就是收获的时候。

老凌摊开了他的养鱼账簿,基地的年销售额高达两千多万元。凌淦荣说,运用了物联网养鱼技术后,基地的养殖密度高了,人工成本降了,利润空间就大了。“现在要搞的高密度养殖新项目,照试验计算,每平方米可以养出40斤南美白对虾,比一般的提高了40倍。”

今年,老凌鱼塘的承包面积已增至1500多亩,其中完成物联网布局的鱼塘达600亩, 37只进口水质感应器潜藏其中。“凌淦荣用电脑打开浏览器,查看鱼塘的实时画面和水质数据,“其实不看着电脑也没事,程序都设定好了,水里的情况一旦发生变化,电脑自己会控制设备工作的。

除了鱼塘按上“智慧探头”,在德清、长兴等地的果蔬、鱼虾、猪羊等种植养殖基地,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远程控制,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企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这些现代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湖州市农业正快步迈入“智慧时代”。

据了解,“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即集成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近年来,湖州市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不断推进智慧农业和物联网建设,新技术的引进和生态循环理念的逐步深入,不仅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物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好帮手”。

今年,湖州市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为导向,努力推进农业智慧化发展。实施“互联网+农机”战略,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引进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机械设施装备,深化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融合利用,引进试验精细农业变量处方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推广成熟适用的智能化成套田间管理设施,为动植物生长实时定量“精确”把关,创造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加快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智慧畜牧业和智慧水产业,推进设施园艺、水产与畜禽养殖的内部环境光温湿等的自动控制系统、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以及畜(禽)舍环境调控、饲喂系统等智能化装备技术应用范围,试验、示范和推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着力建设一批智慧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基地,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动种养设施装备升级换代,全市将新增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园区1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