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荞麦科研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近日,全国荞麦科研工作会议在贵阳市召开,来自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科研院所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荞麦育种专家王鹏科副教授主持,全国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柴岩教授介绍了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形势以及新的《种子法》对杂粮品种登记的有关规定,回顾了自1983年以来我国荞麦育种、品种区域试验及品种转化的历程与当前荞麦育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会代表就我国荞麦科研、生产形势及如何促进荞麦加工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会议认为:从1983年昆明会议开始,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荞麦科研已经形成了具有扎实基础的科研团队,是一支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科研队伍;从1984年由山西农科院、内蒙古院等发起组织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以来,历时33年,经进行十一轮区试,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鉴定、认定的荞麦品种多达50多个,成果累累,满足了为我国荞麦生产需要,促进了荞麦产业发展。
新的《种子法》实施后,虽然荞麦没有进入品种审定、鉴定或登记作物范围,停止对小宗粮豆区域试验的经费支持,给荞麦育种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面对新的形势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坚持荞麦育种,积极促进品种转化,继续进行2017-2019年的第十二轮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积极做好参试品种的准备工作,同时根据荞麦生产和加工需求,开展荞麦品种加工品质评价试验,加快制定品种加工品质评价标准;
与会代表表示,积极支持成立“中国杂粮产业联盟”,搭建杂粮产业平台,实现杂粮育种家与杂粮企业家对接,聚合产业链各方力量,突破杂粮生产发展的瓶颈,促进杂粮产业发。
为了促进荞麦科研协作,积极交流品种转化经验,促进荞麦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拟于今年秋季组织开展荞麦育成品种综合评价及荞麦机械化播种试验示范观摩活动及国家荞麦品种区域试验检查和生产、加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