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操作规程

1、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圃的设置。田间鉴定圃设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茶地乡新圩段,地处汀江黄潭河支流的山谷丘陵地,海拔392m,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鉴定基地138亩,地形像“汤瓷”状,沙质壤土、肥力中上、阳光充足、冷泉串灌、雾大露重、夏秋二季受小气候影响,上午10时前还有露水,水稻分蘖盛期日平均气温20~25℃,相对湿度90%。该基地连续承担福建省水稻区试品种抗病鉴定和各育种单位品种筛选30年,病菌群体小种繁多,小种毒性强,稻瘟病有效鉴定年份达98%以上,是最佳的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圃。

2、鉴定圃设计与田间实际操作技术。鉴定圃采用自然诱发,辅助人工接菌,偏施氮肥,种植感病品种诱发。播种前先优做好秧畦,施好底肥,秧畦宽110?,播种采用双幅播种,按组顺序插,条长40?,条宽20?,条间间距15?,每条约播150粒谷。然后用细泥压种,复盖地膜或黑网保温育苗。移栽、待秧龄4叶后,秧苗移栽到大田,大田下足基肥,按组对号排秧,校对后栽插,先插鉴定品种,设三次重复,后插诱发品种,每份品种插30丛(宽5行,长6行),组成一个小病圃,每丛常规品种插5本,杂交组合插2粒谷,株行距20?×17?,每行两端插二丛诱发品种,诱发品种插5丛共12丛,鉴定圃四周插诱发品种6行为保护行,小区间不留沟,田间走道30?,早季每666.7?施纯氮31.6?,中晚季30.8?,整个生育期保持水层,不烤田,植保上掌握治虫不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