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领域的靓丽风景 巴西多措并举推动转基因作物发展

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国,也是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自2009年超越阿根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增长越来越快。2015年,巴西种植有442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1/4。至2014年底,巴西已有5例大豆、20例玉米、12例棉花转基因品种获准商业化,转基因性状包括除草剂抗性,昆虫和病毒抗性。除了大豆、玉米和棉花之外,在巴西还有许多其他转基因作物进入研发后期,正在进行田间试验。水稻、西番莲、桉树、豇豆和甘蔗等等都是进入大田试验阶段的物种,它们被测试的性状分别是高产、抗旱、抗真菌、油品质量和木材密度等。
推出立法,扫清障碍
1998年9月24日,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批准孟山都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GTS-40-30-2,此时距美国商业种植该作物只有两年。巴西消费者保护机构和绿色和平组织要求巴西法院停止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声称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越权。巴西法院1999年作出对绿色和平组织有利的判决,但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经过5年多的诉讼之后,2004年6月29日,巴西联邦法院裁定,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有权决定是否有必要对转基因大豆发布和商业使用进行环境研究,但并不推翻1999年法院作出的停止孟山都抗农达大豆发布的决定,原因是缺少环境研究。
在诉讼期间,巴西颁布的法律虽然明令禁止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大豆,但是国内非法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势头迅猛增长。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农民的利益,巴西连续几年以临时法令的形式来维持当年生产的转基因大豆的合法性,规定当年生产的大豆只能用于当地产区下一年度种植的种子,不能作为种子产品销售到其他州。严格地说,巴西2004年才从法律上扫清转基因作物发展的障碍。
2005年3月开始实施的新《巴西生物安全法》是对1995年《生物安全法》的全面修订,它的推出结束了巴西国内围绕转基因生物的立法争议。除了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增加了新的一般性规定之外,新法还对宪法提出的原则进行了细化,为监管涉及转基因生物及其副产品的活动建立了安全标准和机制。
健全机构,强化监管
根据新的生物安全法,巴西设立了“国家生物技术安全理事会”,并重组了“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建立生物安全指导准则,并向转基因生物相关机构颁发“生物安全许可证”。新《生物安全法》涵盖了科研活动和商业化应用,涉及产品可用于农业、人类健康、环境及水产领域。该法要求,任何个人若计划从事该法令涵盖的活动,亦需要获得“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的许可,该委员会将在其决议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回复;国内外所有公私营组织若从事《巴西生物安全法》中所述的活动,在活动开始前都需要获得由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生物安全许可证”;所有从事与转基因生物相关工作的组织,若未遵守该法令或相关法规,并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实质伤害,或对环境造成重要影响,须对此负责。
严格标注,保护权益
除此之外,巴西有关转基因生物的重要法规还有第8078号法,该法赋予国内所有消费者以知情权。依据这一法律,巴西司法部建立了食品标识体系,规定人食用或饲料用食品或食品成分若含有超过1%的转基因生物成分,必须在商品标签上注明并附转基因标志(黄色三角形中含有字母T)。不可否认,在这部《生物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遗传工程技术在巴西农业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在上述措施推动下,巴西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2013年,巴西栽种转基因黄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农田面积已达4030万公顷(占到巴西耕地面积的54%),仅次于美国的7020万公顷,列世界第二位。2014/15年,大豆总产达9130万吨,单产达2926公斤/公顷,年均增长率为7.6%;玉米总产达8520万吨,单产达5605公斤/公顷,年均增长率为9.1%。由于大豆和玉米总产快速增长,使巴西成为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和第四玉米出口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巴西农业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