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河南小麦从“量变”迈向“质变”
《河南日报》,5月18日:第05版,政教科文
超强阵容打造产业联盟三年内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计划超1000万亩
河南小麦从“量变”迈向“质变”
□本报者尹江勇
新乡市延津县,即将收获的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区内,麦浪翻涌似海。5月17日,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此成立,标志着推进我国优质小麦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产学研“航母”正式编队启航。
“优质”助推小麦产业升级
河南为什么要领头组建全国性的优质小麦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我省小麦产量高达全国四分之一强。在不断追求高产稳产,创造了夏粮“十二连增”骄人佳绩的同时,小麦生产中“卖粮难”、“卖不上好价”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省农业科研机构近年来大力研究、发展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雷振生研究员告诉记者,促进小麦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对于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是通过科技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然路径。
雷振生说,为了把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改变小麦产业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正式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9家联盟单位组成“舰队”
成立大会上,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排出了国内小麦产业界强大“阵容”:以程顺和、赵振东、张新友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邀请了国内一批顶尖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30人专家委员会;以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为首,汇聚了29家国内一流的产学研机构作为成员单位。
优质小麦三年超1000万亩
“要实现优质小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种植,统一实现优质小麦的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循环化发展。”雷振生说,联盟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吸纳更多优秀产学研机构参与,加快建立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他表示,联盟三年内的目标,是将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②9
相关新闻
中国小麦产业技术联盟延津成立
本报讯(记者李虎成赵同增)5月17日上午,河南省2016年优质小麦观摩暨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在新乡市延津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种子企业、粮食企业的负责人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联盟的成立。
据了解,5月9日,成立联盟的申请报告得到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正式批复。据介绍,联盟由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联合省农科院、中原粮食集团、河南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生产、加工单位倡议发起,由全国其他小麦产业领域相关单位参与,基本囊括了国内小麦教学、研究和相关产业领域的代表性机构和单位。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