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让“科特派”变成“常驻派”
发表日期:2016-05-18 10:22AM 阅览次数:
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农科园发展的短板所在。地区发展水平有限,吸引大学生非常困难。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往往缺乏对科技特派员的评价办法,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人才的缺乏,又导致企业入驻以后,成果转化困难,可持续发展受限。科特派对贫困户的培训,也是面上的集中培训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少,再加上职业农民缺乏权威统一的认证体系,导致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应不遗余力、不吝财力地激励实用人才到农村去,用机制留人,用待遇留人,让更多人才安心扎根农村,变科特派为‘常驻派’,使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得以转化。”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实验训练基地第一实验训练区副总工程师李鸿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杨玉芳提出应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园区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可以与科技特派员签署帮扶协议,对帮扶数量的多少和帮扶质量的高低进行量化,根据量化结果为其划拨专用经费或个人收益,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有委员希望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向到村任职大学生倾斜,解决他们的编制,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成为园区中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骨干力量。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建立各种农业人才培养基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培训资金并按计划列入年度预算中。
“还可以结合‘星创天地’,培养农场主和村官,从育种、田间管理、电子商务各方面给予其培训和经费支持,吸引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创业。同时加强对贫困户的公益性、长期性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和个性化‘一对一’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建立统一的职业农民技术认证体系,推动贫困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等合作组织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激发贫困人群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种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