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的特点及防治

1、病害发生特点
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华北地区及河南、山东、辽宁、山西、陕西等地为病害常发区。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发生高峰,叶片因布满叶斑而枯死。感病品种在一般发病年份减产10%以上,重发病年减产20%~30%。
2、病原菌
玉米离蠕孢菌 Bipolaris maydis(Nisikado et Miyake) Shoemaker
有性态:异旋孢腔菌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Drechsler) Drechsler
病原菌有3个生理小种,具细胞质专化性。我国主要为O小种,而T小种和C小种出现极少。
3、病害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浸染叶鞘、苞叶、果穗。叶片上常见症状有3种:(1)典型症状为病斑受叶脉限制、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大小为10-15×3-4mm;(2)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多为椭圆形,灰褐色;(3)病斑为小点状坏死斑,黄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
4、病害防治要点:
种植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小斑病抗病性差异显著,种植抗病品种是当前控制小斑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减少病源: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茎叶;深翻土地,促使植株病残体腐烂;将玉米秸秆粉碎、腐熟,促使病原菌死亡。
农业防治措施:施足底肥,生长中期追施复合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或采用间套种方式以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
药剂防治:在制种田可于发病初期结合打除病叶喷施杀菌剂,所用药剂参见大斑病防治方法。

总页数:1 第 1 页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资讯了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资讯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