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水稻”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发表日期:2016-05-12 05:42PM 阅览次数:
本报讯(记者金慧英)凭借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科学的种植技术和上乘的稻米品质,天津市宝坻区正式申报“宝坻水稻”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意味着北方水稻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5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宝坻区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协办的“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在宝坻区举行,这为推动“宝坻水稻”申遗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了解,宝坻地处我国北方海河流域,俗称“九河下稍”,气候、土质和水源等条件均适宜进行一季春稻和麦茬稻栽培。据《宝坻县志》载,宝坻的种稻历史可追溯到万历十六年(1588年)。
据介绍,宝坻水稻粒晶莹透亮,蒸煮时有香味,饭粒完整,软而不糊(粘),口感甜香,品质上乘,口碑极佳,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了宝坻区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宝坻水稻已形成30万亩种植规模,通过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的宝坻水稻面积有5000亩、无公害认证15万亩。目前,宝坻区根据独特的大洼自然条件,采取综合治理、集约开发,以较好的水质、较为充沛的自备水源为依托,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的种稻技术来发展优质稻生产,并已成为天津市最大的优质米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