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聚焦作物逆境创新探索
5月7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围绕“作物逆境与抗逆资源挖掘及利用”的主题,16名研究生同台竞技,展示自己创新探索的成果。
本届论坛由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学院、植保学院、园艺学院、生命学院、资环学院联合主办,校研究生会和旱作重点实验室团工委承办,邀请了康振生、刘同先、马锋旺、奚亚军、王晓峰、宋卫宁、胡银岗、王晓杰、管清美、沈锡辉、赵天永和王朝辉12位教授担任论坛评委。
论坛面向旱作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体研究生征集投稿。评审委员会对66份论文摘投稿进行了严格的审议,最终有16名研究生(含一名留学生)进入论坛汇报环节。
论坛围绕“旱区作物的抗逆应答机理”“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三个主要议题展开汇报。汇报包括了15分钟的主题汇报及5分钟的质疑环节。16名研究生根据前期的充分准备,在基因水平对逆境生理进行了很好的解析,同时在已有的实验基础上对实验思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师从黄丽丽教授的植保学院研究生李正鹏便针对苹果树腐烂病进行创新研究。“现在病害特别严重,要想从根本上防病害,还要转到抗性品种上来,以分析技术作为基础。我们选择这个作为议题是因为它是全新领域,希望在苹果抗病性方面深入研究一下。”
一等奖
二等奖
最终,来自生命学院的研究生李涛获得一等奖,张毅、高旭利、李正鹏获得二等奖,谭延肖、陶烨、王娜、岳红获得三等奖,王响、牛芳芳、卢明媚、刘天红、刘梦佳、王莉、杜莹莹和留学生SIRAJ AHMED同获优秀奖。
三等奖
优秀奖
刘同先教授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了。“实际上我们几个老师在一起交流,认为这一次学生的总体水平很高,他们之间的分数差别很小。因为学科不同,每位老师的评价也就不一样,整体都很优秀,也侧面反映了我校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 研究生院副院长张静表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希望研究生们能够走出“自家领域”,大胆的参与到多学科融合和交流中。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四个研究方向,涵盖了农学、园艺、植保、生命、资环等不同类型学科,是我校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团队,在学校创建双一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团队后面的支撑力量是你们的导师,你们在你们导师之下都是战士。每一个人都要勇于挑战,勇于向科学前沿挑战,向传统学科挑战,更要向导师挑战。”旱作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教授说,研究生们只要自主摸索、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一定会得到新的结果。同时,他希望研究生们在投身科研时要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退回来”,勿忘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图片作者:时嘉骏 贾瑱 刘冰瀚)
靳军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