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又安全的粉垄“三部曲”
增产又安全的粉垄“三部曲”
□ 本报记者 马爱平
日前,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发明人、广西农科院研究员韦本辉,提出了粉垄可驱动助保粮食和环境安全“三部曲”的构想:一是通过粉垄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和环境的相对安全;二是开发盐碱地“增粮”、退耕草原“增肉”、江河水体繁殖“增鱼”的“粮、肉、鱼农业增长新一极”;三是带动促进广泛推广,形成“粮食丰足、气候变好、生态宜人”,让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这是韦本辉在近期由广西五丰机械公司研制的自走式粉垄机械,已有100多台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代耕,大受用户欢迎,尤其在广西崇左、来宾等甘蔗“双高”基地用户大有“抢”机、供不应求情况之下,提出来的。
据了解,七年来,“粉垄技术”在20个省的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等20种作物上应用,在不增施化肥农药的情况下,能增产10%—30%,品质提升5%,保水量增加1倍。
韦本辉告诉记者,“粉垄耕作看似简单,但活土、保水、沛氧、增温、淡盐,科学本质在于:松土量翻倍、土壤贮水和氧气量增加1倍以上、土壤养分有效性大幅增加、土壤团粒结构良性化、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使土壤增温、淡盐。”
粉垄的增产、提质、保水的奥妙在于,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垂直入土深旋耕,一次性可根据作物种植需求进行深度深垦深松,耕作层比拖拉机耕作可加深1倍或1倍以上,且不扰乱土层;螺旋型钻头高速切割土壤时,产生瞬间高温,加上旋磨过程中的空气氧气快速进入和土壤酶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其它矿物元素得以释放,养分有效性增加10%—30%,如此一来土壤中就氧气充沛,更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促进肥分利用率提高。
对于粉垄驱动“三部曲”的第一部曲——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和环境的相对安全,韦本辉分析,目前国内农业缺水严重,受污染面大,粉垄技术如在全国推广10亿亩,每年可相当新增1.5—2亿亩耕地生产能力,不但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3亿人,而且可节省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用量10%—30%,增贮天然降水300亿立方米。
驱动第二部曲开发“粮、肉、鱼农业增长新一极”,韦本辉介绍,中国有盐碱地5亿亩,如有1—2亿亩被改造成正常的良田,按照每亩增产粮食400公斤,可新增400—800亿公斤粮食;利用粉垄技术对退耕草原进行“井字型”、“五环型”和“全耕型”耕作,粉垄深度30厘米左右,使其活化草原土壤,集聚天然降水于土壤之中,既可保持草原原有特色又丰草养羊养牛,增产相当可观的优质肉类;陆地江河湖泊和近海水体,是中国最值得重视开发利用的水产养殖资源,如能普遍推广粉垄技术,减施20%—30%化肥农药,同时大力控制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国家安排专项经费作鱼苗繁育放养,让江河水体鱼虾自然繁殖,提供安全的水产品,增加国民的蛋白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