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名称 | 棉花 |
审定日期 | 2009 |
审定代号 | 津审棉2009001 |
研发单位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母本97-668(冀668)与父本97G1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
系谱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母本97-668(冀668)与父本97G1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
特征特性 | 该品种为中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植株塔型,无限果枝,果枝与主茎交角较大 ,结铃性较好,叶形阔叶,叶色¬¬浓绿,茸毛较稀,苞叶较大,花萼杯状,花冠乳白色,花药¬¬白色,铃形卵圆形,铃柄长度中等,果枝10.5台,铃重6.8克左右,衣分39.2%左右,籽指11.5克,棉籽形状梨形、短绒较密。吐絮肥畅,棉絮洁白。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枯萎病(1.7),抗黄萎病(16.8)。2009年天津市宁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自然诱发抗病性鉴定结果:高抗枯萎病(1.66),感黄萎病(44.70)。2009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纤维品质检测结果:上半部绒长30.82毫米,断裂比强度34.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31,整齐度指数86.1%,伸长率6.0%,反射率80.8%,黄度7.9,纺纱均匀指数160.00。属于Ⅲ型棉花品种。2008年参加天津市春棉区域试验B田间表现:武清黄萎病病指0.28,市原种场黄萎病病指0.6。2009年参加天津市春棉区域试验A组田间表现:玉米场黄萎病病指2.5。2009年参加天津市春棉生产试验田间表现:武清黄萎病病指1.62。 |
产量表现 | 2008年参加天津市春棉区域试验B组,五个试点籽棉平均亩产257.38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244.82公斤/亩)增产5.13%,增产极显著,五个试点中4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五个试点霜前皮棉平均亩产89.84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88.1 公斤/亩)增产1.98%,五个试点中4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五点品种适应度为80%。2009年参加天津市春棉区域试验A组。四个试点籽棉平均亩产255.42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251.17 公斤/亩)增产1.69%,四个试点三点增产,一点减产,增产不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六位;五个试点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00.53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96.12公斤/亩)增产4.59%,四个试点三点增产,一点减产,居11个参试品种第六位。四点品种适应度为50%。2009年参加天津市春棉生产试验。五个试点籽棉平均亩产233.06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223.40公斤/亩)增产4.32%,五个试点三点增产,二点减产,居5个参试品种第四位;五个试点霜前皮棉平均亩产87.33公斤,比对照鲁棉研21号(85.15公斤/亩)增产2.56%,五个试点三点增产,二点减产,居5个参试品种第四位。2009年宁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自然诱发抗病性鉴定点籽棉总产231.2 公斤/亩,居11个参试品种第8位。 |
栽培要点 | 1、适时播种:5厘米地温稳定在14度以上,一般适播范围在4月18-5月5日。2、播量确定:人工点播亩用种量1.0公斤,每穴3-4粒种子;机播亩用种量1.5 公斤,每穴2-3粒种子;育苗移栽棉田亩播量0.5公斤,每钵2粒种子。3、合理密植:高水肥地低密度栽培1800-2300株/亩,中等地力2500-3300株/亩,瘠薄旱地3500-4000株/亩。4、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钾肥,地膜棉田在现蕾期(约6月上中旬)及时破除地膜并结合浇小水追施尿素10公斤。盛花期重施花铃肥并浇透水,亩追施尿素25公斤,为预防早衰在8月10日-15日补施盖顶肥或进行3-4次叶面喷肥。5、化学调控:根据棉田地力状况和棉田长势合理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先控后促、少量多次”原则。一般使用缩节胺化控,亩用量:蕾期每次1.0-1.5克,花铃期每次2.0-3.5克。6、虫害防治:苗期注意及时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棉蓟马,棉花生育期间全程防治蚜虫、盲蝽蟓、红蜘蛛、白飞虱等其它棉田害虫,在棉铃虫重发生年份百株2龄以上棉铃虫达到5头时应及时防治。 |
适宜区域 | 适宜天津市作一季春棉推广利用。 |
修改日期 | 2014-04-25 23:4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