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2优111

作物名称水稻
审定日期2012
审定代号国审稻2012026
研发单位内香2A×中恢111
系谱内香2A×中恢11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2天。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株高115.2厘米,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164.9粒,结实率79.1%,千粒重31.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7%,长宽比2.9,垩白粒率43.3%,垩白度8.9%,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8%,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0.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
栽培要点1.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28天,稀播培育壮秧;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3~4叶施断奶肥,移栽前5天施起身肥。2.种植密度20×25厘米,亩栽1.2万穴。3.施足基肥,插后5~7天追肥,插后15天看苗补施磷钾肥,孕穗前施少量钾肥。4.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蘖,及时搁田,多次轻搁,湿润灌溉,防止断水过早。5.重点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43号,该品种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修改日期2014-04-25 23: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