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杂11号

作物名称油菜
审定日期2012
审定代号国审油2012015
系谱105A×1186R
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95~140天,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深绿色,裂叶2~3对,叶缘波状,蜡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平均株高178.5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5.1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6.4个,每角粒数26.7个,千粒重3.82克。菌核病田间发病率15.98%,病指8.70,低感菌核病,抗倒伏。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9.51微摩尔/克,含油量48.97%。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国家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油量140.5千克,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10.8%,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油量125.6千克,比青杂2号增产9.0%,两年平均亩产油量133.1千克,比对照增产9.9%;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油量102.3千克,比青杂2号增产10.1%。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青海、甘肃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内蒙古、新疆4月中旬至5月中旬播种,条播,播种深度3~4厘米,亩播种量0.35~0.5千克。2.亩种植密度,青海、甘肃15000~25000株,内蒙古、新疆35000~50000株。3.亩施磷酸二胺20千克、尿素10~13千克。4.及时防治跳甲、茎象甲、小菜蛾、角野螟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青海、甘肃低海拔区及内蒙古、新疆春油菜区种植。
修改日期2014-04-26 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