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44
作物名称 | 棉花 |
审定日期 | 2003 |
审定代号 | 豫审棉2003006 |
研发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系谱 | 母本为(中2369×TamcotCD3H)F2,父本为中棉所17 |
特征特性 | 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9天,幼茎绿色,茎色紫红色,叶片中等,缺刻较浅,茸毛稀少,透光性好,叶形掌状,中等偏小,叶色浅绿色,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塔型,果枝部位26厘米,着生角度下大上小,韧性坚韧,现蕾较早,雌雄蕊乳白色,节位5-6,果枝数15-16台株,单株结铃数21-22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2克,纤维洁白有丝光,子指10.8克,衣分40.5%。 黄淮棉区作一熟春播4月20曰前后播种,每亩密度为3000株,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种植方式宜采用6:2式,每亩密度3500-4000株,豫北、豫东偏旱碱地5000株。一般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方以上,复合肥70-80公斤,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中后期生长活性。初花期施饼肥和复合肥,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和补施盖顶肥,以充分发挥单株结铃的潜力。全程化调:及时适量喷洒缩节安2~3次。分别在苗蕾期0.5~1.0克;初花期1.0~1.5克;盛花期1.5~2.0克。防治病虫害:病重地最好用卫福+快胜包衣种子或多菌灵拌种防苗病;注意棉铃虫、棉蚜和甜菜夜娥的防治。 |
产量表现 | 2000年参加麦棉套组区域试验,子棉、皮棉、霜前花率的产量依次为238.2公斤、96.7公斤、83.3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19增产7.2%、11.8%、10.0%,2001年续试,子棉、皮棉、霜前花率的产量依次为221.6公斤、89.7公斤和86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19增产9.27%、14.71%、11.4%,两年平均子棉、皮棉、霜前花率的产量依次为229.9公斤、93.16公斤、84.63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8.23%、13.24%和10.71%;2002年参加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花率 |
适宜区域 | 适宜在河南省麦棉套和旱碱地春播种植。 |
修改日期 | 2014-04-26 0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