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棉28
作物名称 | 棉花 |
审定日期 | 2011 |
审定代号 | 苏审棉201103 |
研发单位 |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系谱 | 鄂抗棉9号×GK19选系 |
特征特性 | 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形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较大,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较畅。省区试平均结果:生育期135天,株高113.9厘米,单株果枝数18.5台,单株结铃数27.7个,单铃重6.3克,衣分42.1%,子指10.2克,霜前花率88.6%。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毫米,整齐度指数85.1%,马克隆值5.0,断裂比强度28.9厘牛/特克斯,纺纱均匀性指数142。抗病性经省农科院植保所病圃接种鉴定:枯萎病指14.4,黄萎病指37.3,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 1、适时播栽。营养钵育苗3月底4月初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地膜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合理密植。营养钵育苗移栽每亩1600-2200株;地膜直播每亩2200-3000株。3、科学施肥。全生育期亩用纯氮 22-25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15-18公斤,适量补充多元微肥(喷施)。氮肥使用比例:基肥约占25%-30%,中后期追肥占70%-75%;磷肥以基肥施用为主,钾肥以基肥和中期追肥为主。4、适度化调。全生育期化调3-4次,缩节胺纯品亩用量:蕾期1.0克左右,初花期2.0克左右,盛花结铃期3.0克左右,打顶后5-7天4.0克左右。5、病虫草害防治。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害虫,注意三、四代棉铃虫的防治。 |
产量表现 | 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33.9公斤,比对照泗杂3号增产2.3%;皮棉亩产97.9公斤,比对照增产1.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亩产226.2公斤,比对照增产2.0%;皮棉亩产91.8公斤,比对照减产2.5%。 |
适宜区域 | 适宜在江苏省枯萎病轻病区、非黄萎病区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
修改日期 | 2014-04-26 0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