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杂31
作物名称 | 水稻 |
审定日期 | 2002 |
审定代号 | DS004—2002 |
研发单位 |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 |
系谱 | 1995年冬在海南用榆密15A与南34测交,1996年种植测交种,杂种一代配合力好,恢复力强,优势明显。1997年扩大试种,1998年在鉴定圃中入选,1999年在宜良、昆明、洱源三点试种。2000~2001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和进行多点试种,定名为“滇杂31”。 |
特征特性 | 该组合株高74~108.2厘米,单株有效穗8~12穗,剑叶长25~28厘米,剑叶宽1.28~1.50厘米,穗长18.6~22.1厘米,穗总粒数127.85~145.97粒,结实率72.24~93.16%,千粒重23.43~23.75克,谷粒黄色,颖尖白色,护颖白色。全生育期160~180天,2000~2001年田间苗瘟鉴定,抗性分别为4.2级和3.4级,平均3.8级;2002年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对供试的全部菌株(8个)的抗性为抗。2001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十项指标达国家优 稀播(秧田15公斤/亩)旱育秧、培育带蘖壮秧,以带2~3个分蘖,移栽叶龄4.5~6.0叶较好,单本栽插。在海拔1900米左右的地区,栽插密度为2.5~3.5丛/亩;在海拔1600~1800米的地区,栽插密度为2.0~3.0万丛/亩,施足底肥,追肥及早(移栽后5~7天)一次清,按常规稻的栽培方法防治虫害,抽穗期补施钾肥以提高粒重。 |
产量表现 | 2000~2001年参加云南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69.05公斤,位居第1位,较对照云光8号亩增产67.9公斤,增11.3%;较对照合系39号亩增产93.02公斤,增16.15%。1998—2000年在昆明、大理及四川、贵州、广西的有关地区进行示范,一般亩产690~770公斤。 |
适宜区域 | 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300~2100米的地区种植;最适种植区海拔为1500~2000米。 |
修改日期 | 2014-04-26 0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