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稻15号

作物名称水稻
审定日期2002
审定代号DS003—2002
研发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
系谱1985年用04-2865作母本,滇榆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同年冬F1在温室加代,混收的集团在温室连续加代三次,1988~1995年大田进行定向选育,1996年性状稳定出圃并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编号为96-125,1999年参加云南省、大理州中北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并定名。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85~90厘米,分蘖力强,耐肥抗倒,剑叶稍内卷直立,株型好。每亩有效穗38~40万,穗长18~20厘米,每穗总粒数100~105,结实率75~80%5,千粒重25~26克,穗粒重结构协调合理,丰产性好。籽粒短圆型,无芒间短顶芒,不易落粒,白米,米粒有光泽,品质好。全生育期180天左右,较凤稻9号早熟4~6天,经省农科院鉴定耐寒性为RR,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好。品质:白米,米粒有光泽,出糙率84.1%,精米率78.6%,整精米率65.4%,垩白度1.5%,直链
(1)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恶菌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危害;(2)坚持薄膜育秧,播种稀播、匀播,增育带蘖壮秧;(3)适期早栽(栽期应安排在5月前为最佳),避过八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4)合理密植,播足基本苗,确保每亩有效穗不少于35万;(5)坚持科学施肥,强调重施基肥,早施追肥,追施磷钾配合的穗肥;(6)科学管理,并认真搞好病虫草鼠害的系统防除工作。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12个试点两年平均亩产550.49公斤,居13个参试种的第三位,较云粳9号增产111.31公斤,增25.34%,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在大理、丽江、昆明、昭通等地示范9418亩,平均亩产608.5公斤,较原主栽品种平均亩增产48.50公斤。2001年在大理、丽江、昆明、昭通、思茅等地示范2.10万亩,平均亩产525公斤,较原主栽品种亩增产40公斤。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海拔1950~2200米的稻区种植。
修改日期2014-04-26 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