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6154
作物名称 | 小麦 |
审定日期 | 2003 |
审定代号 | 国审麦2003039 |
研发单位 |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 |
系谱 | 晋麦63×运8337-17-5-2-1 |
特征特性 | 弱冬性,成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早熟1~2天。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叶色黄绿,叶片细长。株高90厘米,株型较紧凑,秆较细,抗倒伏能力一般。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32万穗,穗粒数26粒,千粒重42克。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差,抗旱级别为3级,抗旱性中等(与对照晋麦47号相当)。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黄矮病,高感叶锈病和秆锈病。容重787克/升,蛋白质含量12.6%,湿面筋含量23.5%,沉降值13.9毫升,吸水率58.3%,稳定时间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73E.U,拉伸面积20平方厘米。 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4~20万株。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在丰水年份防止倒伏。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山西省适宜种植地区:(1)适宜播期为秋分前后。(2)亩播量10—12公斤,晚播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3)一般每亩需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硝酸磷每亩40公斤,稳氮增磷,氮磷比以1:1.2为宜。(4)抽穗灌浆期注意防治蚜虫,在丰水年份防止倒伏。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
产量表现 | 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9.7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6%(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315.4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2%(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6.4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5%。2001~2002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组小麦区试,平均亩产223.3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3.8%,试验点17个,其中11点增产,增产点占总点数的64.7%;200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7.1公斤,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0%,试 |
适宜区域 |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河北东南部、陕西渭南地区、甘肃南部旱薄地种植。 |
修改日期 | 2014-04-26 0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