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优5537
作物名称 | 水稻 |
审定日期 | 2003 |
审定代号 | 国审稻2003035 |
研发单位 |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种子总站 |
系谱 | T55A×蜀恢537 |
特征特性 |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7.2天,分别比对照粤香占、汕优63迟熟5.9天、1.4天。株高110.5厘米,株叶形态好,后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17.6万穗,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30.2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9.4克。抗性:叶瘟4级,穗瘟5级,穗瘟损失率19.6%,白叶枯病9级,白背飞虱8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6.7%,长宽比2.5,垩白米率93%,垩白度25.5%,胶稠度4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该品种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感白背飞虱。蒸煮品质较好,加工品质中等,外观品质较差。 (1)适时播种: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龄35天;(2)合理密植:插植规格以20×20厘米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7万株;(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65:1,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水浆管理要做到前期浅水,够苗烤田,水层孕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灌水;(4)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
产量表现 | 2001年参加华南早籼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8%(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93.4公斤,比对照粤香占、汕优63分别增产1.50%(不显著)、3.12%(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8%。 |
适宜区域 | 适宜在海南省、广西的中南部、广东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双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
修改日期 | 2014-04-26 0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