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名称 | 小麦 |
研发单位 | 安徽农业大学 |
系谱 | 矮早781/皖宿8802 |
特征特性 | 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18晚1-2天。幼苗半直立,长势中等,分蘖力较强。株高85厘米,株型略松散,穗层不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子粒粉质,黑胚率偏高。平均亩穗数36万穗,穗粒数34粒,千粒重39克。抗寒性差,抗倒性偏弱,较耐旱,抗高温,耐湿性一般。接种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和叶锈病。2002/2003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6/787克/升,蛋白质含量13.4/12.5%,湿面筋含量28.5/24.8%,沉降值21.3/21.0毫升,吸水率55.1/53.1%,面团稳定时间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83/86E.U,拉伸面积22/22平方厘米。 |
产量表现 | 2001-200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6.38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8.8%(极显著);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7.1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36%(不显著)。2002-200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7.2公斤,比对豫麦18号增产2.4%。
|
栽培要点 | 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注意播期不能过早,以防止冻害发生。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为了稳定弱筋小麦品质,应调减基、追肥氮肥的比例,一般基肥占70%-80%,返青肥占20-30%,少施或不施拔节孕穗肥。生育后期宜喷施磷酸二氢钾。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
|
适宜区域 |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南部、安徽淮北、江苏北部高中产肥力水地晚茬种植。
|
修改日期 | 2014-04-25 23:40:18 |